1356期 第125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3-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家 风
新闻作者:周亚娟

    小时候,特别贪玩,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夹沙包、抓拐、捉迷藏,玩起来就没完没了,忘乎所以。那时候,最怕听见有人对我喊:“黄毛,你家的猫回来了,都走到拐拐路上了。”
    “黄毛”是我的小名,因为生来一头黄发。“猫”是村上人在我们兄妹面前对父亲的“尊称”。“拐拐路”是河堤路折向村里的一条小路。那时候,只要听到有人喊“猫回来了,到拐拐路上了!”我们兄妹几个就会不顾一切往家里跑,回家后不是急忙打扫院落、堂屋,就是赶紧把床单、被褥铺平叠好,把衣物、鞋子等东西都放到规定的地方,随后就装模作样地摊开书本,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父亲回家以后,表面上不声不响不急不躁,但是我们那些小伎俩又怎会瞒过他呢。晚上检查完我们的作业之后,父亲会用很简短、很尖锐的几句话揭穿我们的行径,击中我们的软肋。如果我们撒谎或是狡辩,定会招来家法伺候,要么屁股挨板子,要么在接受教育后,对着以前自己写的保证书抽自己耳光。
    对于父亲的这些家教家规,年少的我们虽然受尽了煎熬,尝尽了苦头,心里又恨又气,却也无可奈何。他是一家之主,是我们眼里的“猫”,这只猫,总是不失时机地逮“老鼠们”的短处,他不但火眼金睛,逮得准,而且下手狠。他最典型的套路就是:一说二喊三打。这个一说,就是针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在我们第一次犯错时,他先是和颜悦色地给我们讲道理,说清楚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应该怎么做。二喊,就是我们第二次犯错时,他就急了,喊我们过来,问我们应该咋做,直到我们改正为止。三打,就是我们第三次再犯错被他逮住,我们就没有了任何机会,有的只是挨打。他打我们倒没什么,挨着就是了,最难堪的是他让我们自己打自己,对照年初家庭会上我们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生活准则,有几条达不到就抽自己几耳光。为这事,乡邻们时常逗我们:“今年自己打自己了没?”
    有一次父亲在家休假,母亲让我去合作社称盐,合作社的盐柜前排队的人很多,等到给我称好盐后,营业员王叔竟然多找我贰角钱,我就用那贰角钱买了一块带香味的橡皮,和一支红蓝铅笔。回家给母亲说这事时被父亲听见,他严厉地批评了我,给我贰角钱让我立即拿去退还给王叔,我拿了钱来到合作社大门外,想来想去觉得不好意思去见王叔,就又拿了回来,对父亲说已经给王叔了。谁料第二天父亲去合作社买香烟,随口问了王叔,王叔说他还没对账,还不知道多找钱的事。父亲当时就把钱给了王叔,回家后他抄起母亲针线篮里的那把木尺,对着我的屁股狠狠抽了两下。这次教训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人要有人格、有尊严,错了不要紧,不能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那时候我们时常犯错挨父亲的打,母亲和奶奶时常出面讲情、护短,父亲才不认这招,该咋就咋。母亲和奶奶免不了给叔、婶和邻居诉说委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村里村外人都知道了父亲教育儿女的严格、严厉。只要说到父亲,乡邻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父亲家法大、家规多、家教严。那时候的我们,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只知道这个又可恶又可怕的“猫”,总是和他的儿女们过不去,总是找茬收拾我们,让我们丧失脸面和尊严。每次父亲休假在家,左邻右舍见到我们就开玩笑:“猫回来了,老鼠们都变乖了。”我们听后就悄悄扯着母亲衣角追问:“我爸啥时走?”母亲说:“人家的孩子都盼着爸爸回家,你们却天天盼着爸爸走。也难怪呀,他走了,你们就可以疯了。”
    我上初中一年级的那个冬天,父亲单位的油路指挥宣传队要解散,单位面对内部职工处理一批演出服装,父亲就花十多元给我买回一件粉红色立领、对襟盘扣门的衫子,和一条墨绿色筒裤。拿回家让我试穿时,那件衫子罩在棉衣上有些宽大,父亲却笑着说:“大一点没关系,能穿几年呢。”到了大年初一,父亲让我穿上那身衣服,我心里嫌红袄配绿裤太土气太傻气,嘴上却不敢说,只说等走亲戚时再穿。大年初三早上,天空飘起了雪花,父亲要带我去姑家拜年,他催促我说:“小女子,把那件大红袍穿上,多好看的衣服。”父亲的话让我有一种被奚落、被嘲弄的感觉。我磨蹭着说我不想去姑家,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从柜子里取出那身衣服,让我套在棉衣棉裤上后,拉我到镜子前说:“看看我家姑娘,白白净净的,穿上这粉红色的衫子,绿色的裤子,红色的布鞋,走在外面是不是像桃花开在雪地里,是不是特别好看。孩子,这身衣服虽然是处理品,却也是八成新,虽然不够时髦,却也色彩鲜亮。衣着穿戴,干净整洁、朴素大方就是美。人的美在于心地的真和善,人的强大在于内心的智慧和力量,而非俊俏、华丽的外表。”在父亲的教诲中,我想起了平常日子里,父亲总是检查我们的衣服、鞋袜洗干净了没有,破烂之处及时缝补了没有。
    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工作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父亲,明白了他为什么对我们要求那样多、那样严。爱之深而恨之切,恨铁不成钢呀。父亲管教我们的方式、方法虽然有些苛刻、过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自然天性,禁锢了我们的心理思维,却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事理,奠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基础。那些事情虽然细小琐碎,却给我们树立了诚实守信、勤俭自强、尊长爱幼等传统的观念,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等好的习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父亲的言传身教,父亲对我们那些最朴素、最严格的要求,无形中成了我们的家风。这种家风,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没有编写成册,却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融入到我们的头脑和行为中,影响到我们的情感、态度、精神、情趣等诸多方面,也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起到了重大作用。虽然我们兄妹现在都生活得很普通、很平凡,没有出人头地,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但是我们活得勤恳踏实,活得心安理得,活得从容淡泊。于个体,于家庭,我们做到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于单位,于社会,我们做到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父亲是一个爱学习、爱动脑子的人,年近八十岁的他知道与时俱进,更知道反思人生,他有时在我们面前检讨打我们的事,说我们都没成事跟他的专制家教、过度束缚有关系。他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爱大的,自己的儿女是被自己打大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爸,你打得对,你比谁都爱自己的儿女。”
    父亲的家风,是一本无字的典籍,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父亲的家风,除了他打我们那一套,其余都被我和哥哥秉承下来,并灌输、施加给我们的儿女。可别说,还真管用呢,孩子们虽然不是出类拔萃,却都成长为通情达理,诚实守信,勤俭自强,做事认真的人。
                                                                               (作者系丹凤公路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