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年华殆尽,一生操劳,却从未想过停止奔波。
―― 题记
我的父亲,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言语不多,为人谦和。可是无情的岁月早已模糊了他那年轻英俊的模样,鬓角的白发,烫不平的皱纹,年复一年的积存着,似乎再也抹不平,去不掉。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多少辛酸和泪水都悄然雕琢在父亲的眼眸里。但在我的记忆里,他英俊的面庞却从未销声匿迹。
半生的坎坷经历已经压弯了他曾经挺拔的腰杆,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父亲又要重新出发,去到那背井离乡的地方,一个人孤单的打拼生活。然而,父亲每一次都会说:“他早已习惯了”。那一刻,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哽咽好久,不曾言语。
当父亲转身踏上离别的客车时候,男人心中那份坚强再也抵挡不住亲情的柔软,不知怎么回事,泪水就如同雨水一样滴滴答答掉了下来。沉思许久,终于鼓起勇气想对父亲说“出门在外,注意身体”的那一瞬间,客车却已启动。多少年来,一句“父亲,您辛苦了”,似乎是那么难以说出口,是自己内心对父亲的那份爱太羞涩,还是早已习惯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望着远去的客车,我心里明白,那份牵肠挂肚一直都存在。再等到父亲回来的时候,我一定大声对他说:“爸,您辛苦了,我爱你”。
想来,父亲每一次离开家,送他时我都不曾热泪盈眶。而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再也忍不住那份亲情在心头的涌动。我开始害怕,怕随着岁月的推移如果再不为亲情呐喊,怕再不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到有一天想要表达时就没有了机会。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里有了父亲的支撑,就有了一家人的期盼,无论父亲走到哪里,都会有一份深深地牵挂伴他一路前行。
我的父亲至今还在为家奔波,是我永远放心不下、惦记着的人。(作者系高坝收费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