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出版一部属于自己的著作,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多年前,我创作了一部都市情感类的长篇小说,全长约20万字,在写作之前写作之中,也颇下了一番苦功夫。作品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先后在五家报刊连载,受到好评,要知道长篇小说在没有正式出版前,能够连载是颇不容易的。贾平凹先生也曾将这部长篇作品推荐给北京一家出版社,后来负责这本书的出版社领导职务变动,出版事宜只能搁浅。再后来,这部作品被南方一家大型权威出版社看中,出版社的老总给我打来电话准备签出版合同,稿费按当时比较高的标准支付,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出书梦。 机遇终于再次垂青了我,一家出版机构决定公费出版我的长篇小说。小说原名《曾经沧海》,经和出版方商议改名为《迷局》。书名确定后,我就琢磨,自己多年混迹文坛,也要请名家为自己题写书名,提升影响力,题写书名的人选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著名作家贾平凹身上。贾平凹和我是老乡,也是多年的师友,多年来对我也很支持。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给贾平凹先生发了一条手机短信,告诉他我的长篇小说马上出版,希望他能题写书名予以鼓励和支持。两个小时后他回了短信,约我晚上八点在他家楼下等。我准时到达楼下,正在犹豫要不要上楼时,他打着手机出现在我身边,我就跟着他进了一家茶庄。他先在茶庄里给我带去的两本书签了名,并准备在茶庄为我题写书名,顺口说没有带印章,因时间太紧迫,书名有没有印章也无大碍,我和同去的妻子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盖印章将来的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提出上楼去他家里写。他说一直在外面才赶过来,顾不上回家,市上领导还要和他商议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我们约好先不急着题写书名,第二天晚上写好并盖章之后,我们去茶庄拿,同时我们提出还想拿着题写好的书名和他合影作为纪念。 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和贾平凹先生再约,他有事还没有处理好,就约我推迟一天,在中午十一点半去他家里。我准时去了,按了半天门铃没有反应,便打电话,电话接通了,明显能听到有领导在讲话,他说正在开一个重要会议,还不知什么时间结束,走不开,下午五点再约。下午四点多钟,我给他发了短信,约好五点半见面,因为路上堵车,我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十五分钟,担心他不会等我。按了门铃,一中年男子开了门,让我上家里复式楼的二楼,贾平凹先生在那里等我。我刚进屋没走几步,贾先生就出现了,他说书名题写好了,带下楼了,就展示给我们看,但见他题写的“迷局”二字古朴典雅,寓庄于拙,我们看了,非常喜欢,也非常感动。我和贾平凹拿着“迷局”书名,摆着姿势,妻子在一旁拿出相机,为我们拍下了这一值得纪念的美好时刻,就这样,一幅珍贵的书名求到了。贾平凹说自己有事马上要出去,我们就握手告别,贾平凹把我们送到电梯门口。电梯开处,三个青年拎着一堆贾平凹的著作《古炉》又登门了。我们拿着题好的书名如获至宝,心中充满着感激和如莲般的喜悦离去。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