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9期 第125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3-2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西南城角上的八角楼
新闻作者:朱文杰

    西安城墙的西南角,朝外突出的角台是圆弧形的,甚是奇特,是西安现存之城墙四角的唯一形状,因其标异而光彩尽显。
    我国都市设计一般采取方形城郭,圆弧形角台,据说是唐皇城城墙的遗传,系唐朝韩建修的“新城”角台遗址。这也使这段城墙,在我眼中突然就厚实了许多。当然了,西安城墙的西南角为何建成圆弧这种形制?传说和依据特别多,有点众说纷纭。源自唐皇城之说,未见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佐证,再有民间传说也近乎于荒谬。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发表的《唐长安皇城含光门遗址发掘报告》一文中:“从对含光门遗址的发掘中,我们了解到元代对奉元城曾进行过全面修建,从墙体结构内涵中可以得到证明,西南城角台呈弧形亦为元代改修的形式。旁证也是有的,例如1958年发掘了西安东郊的元安西王府城(亦称斡尔垛),其四个城角台都是弧形的,并向城外突出。又1984年,在前述安福门遗址以北百余米处(即原隋唐皇城的西北角处),也发现了凸出于城外的弧形夯土台基,边缘砌有巨石,其形制与今西南城角相同,也是元代改修城墙后的遗存。明初扩建城垣时,拆除了元代修过的三个城角,独将西南城角仍按元代的形式保留下来。”虽然仍没确定西南城角圆形角台是唐还是元,但排除了明代修建仍很有意义,这种特殊形制成了西安城墙的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西南城角的城墙上有一座三层的八角型角楼,曾经也是高大巍峨,雕梁画栋,如今遗留的地基还能看出来。八角楼也有人称八卦楼,城墙下面不远处有一条巷子就叫八卦楼,它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还弄不清,但肯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易经八卦有联系。八个角有八面来风、八方来仪的内蕴在内。
    八角之楼其实早在隋唐五代时就有,不过那时大多是八角亭和八角楼阁的佛塔。到了宋元时就普遍存在了,建成于北宋嘉佑四年的陕西旬邑的泰塔,就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据《元代画塑记》的记载,大圣寿万安寺、大崇恩福元寺、大天源延圣寺寺院四隅皆建有角楼,其中大圣寿万安寺寺内五间殿、八角楼各四座。另外,汉地佛教寺院中并无角楼之制,而始建于至元五年(1268)的萨迦派宗教圣地萨迦南寺外绕方形城垣,城垣四隅设有角楼。综合以上资料,让我猜测,莫非城垣四角置角搂源于元代、源于藏传佛教寺院?
    角楼修在城墙四个拐角,故名角楼。作用是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从西安城墙已修复角楼看,东南、西北、东北三个角,样式都为二层四角。西南城角没有修复,从地基上看是八角形。但为什么是三层八角呢?这应该和圆弧形城角角台配套有关系。
    我们家生活在西安城墙下长达约五十多年,学龄前1952年在北马道神器库巷,上小学1956年一共六年在私立东西甜水井街小学,家住四知村,就挨着这个外圆内方的西南城角,1962年上初中到1995年家住白鹭湾大巷子口,西出大巷子,或走三四百米绕南马道就上城了。反正转来转去,就在西南城角这一块。
    西南城角的八角楼好像一直到“文革”中还存在。只是被拆毁得只剩下木架子,依然屹立,就是八方四面皆透风。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我们上城,经常爬上这只剩下木架子的八角楼,顺木柱攀援而上,坐在二层或三层上望远,我有时还拿着口琴,坐在这楼架子上练习吹奏呢?我对音乐启蒙可以说就在此。尤其是炎炎夏日的夜晚,城墙砖上还散发着白日积攒下的热气,热烘烘的烤人,而在这三层高的只有骨架的角楼上乘凉,几个同学胡说乱谝,有悦耳清脆的口琴声伴奏,还是很惬意的。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1959年吧,也不知是为拆城墙上的砖,还是朝上运城砖沙土,修补城墙?在这角楼几根大柱子上捆了两条钢索,拉到城墙下,一上一下,钢索有滑轮吊的大竹筐,靠一台手动绞车牵引。我们几个有点土匪的淘气同学,逞]人之时就一个个轮换着坐上竹筐,手拉着滑轮朝城墙下滑,全然不顾那么高飞速滑行的惊险和摔得斤头翻滚的狼狈,可能他们玩的就是心跳。
    我胆子本来很小,是被几个同学逼上竹筐的,手刚抓住滑轮下的绳,就被他们用力推下,我屏住气,稳住神,落地时从竹筐中滚到沙堆上,还算敏捷,毫发未伤。这可是人生经历的第一次冒险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有过从二三丈高壕沟朝下跳,不但从水道爬城墙,还敢从城墙外突出三角棱子上爬城墙的经历。曾在城河里游泳跳水,一个猛子钻到城河底的稀泥中,出水时被倒在河中的枯树挂住,呛了几口水,当抓住树身骑上时,还呛出一口血,我同学说:不要紧,把肺泡激炸咧!
    这角楼在城墙下好像还有一层,我们小伙伴中曾有人钻下去玩过,中间好像有一块大石板,以后听人说能转动。里边周围空间不小,和一般塔底的地宫有点相似。据我住南马道巷同学张振荣的父亲回忆,民国时在这角楼上举办过珠宝、玉器、字画展览,引得不少达官贵人从马道登城参观。还说:老百姓也把这楼称为亮宝楼呢?!无论真假,看来,当年挺红火的,此楼曾经也风光一时的辉煌过,留下了很多美丽传说。
    有幸的是,我在今年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创办的第一期《城墙》刊物,即创刊号上,发现了一幅摄于清末的西南城角顶上有八角楼的老照片,让我终于能一睹它的真容。有此实物佐证,看来前边我所听闻的皆非虚传啦!而我可能也成了不多的几位与这座八角搂亲密接触过的老西安人了。这也为西安城墙在这唯一的圆弧形外突的角台上,重修这座唯一的八角形角楼提供了图像参考资料。
    今天写此文章,真正感到了冥冥之中我与此楼的缘分非浅,有了一种责任,要把这西安城墙唯一的八角楼介绍给大家的义不容辞。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