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高速从西安穿过。提起西安,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黄尘满天,破落古城的印象。而提到长安,思绪就会立刻回到那个四夷臣服,威加海内的年代。汉唐雄风,至今还是为人们所思念。面对着这个几乎是全中国年龄最长的城市,面对着这个几乎记录了所有国人自由与荣耀,所有辉煌的城市,对于今日的西安,昨日的长安,每个人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长安,是一个从未被异族攻陷的都城,唯有两次,却都是因为弃守潼关,大意出关迎敌导致敌军轻取而至。甚至在抗日那风雨如磐的岁月中,日军的铁蹄踏入了北平、南京、武汉、长沙、广州……骄横的日军在中条山遇到拼死护卫三秦大地的西北军,两万一千关中好汉无一生还。最终,日军一兵一卒未能踏过潼关一步,中华的文化根基不曾落入敌手。 曾经对于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并没有太多亲切的感觉,觉得他没有北京的日新月异,没有上海的金碧辉煌。直到在这个城市浸淫很久了之后,才体会到,不论是日新月异还是金碧辉煌,都可以复制,而西安则有着别的城市所不能复制的文化积淀。给西安200年,可以造出来一个纽约,但是给纽约2000年,却也造不出一个长安。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这种积累绝非一日之功。 西安之名由来,大概始于蒙元时期的安西王府,明朝正式改名为西安,此名沿用至今。西安,是个充满雄性气息的城市,然而却不是蒙元满清等夷族的那种野蛮暴戾,而是羽扇纶巾,睥睨天下,博古通今,古道热肠的儒生豪情。一直很讨厌那种山海关外借豪爽之名的野蛮粗鲁,也鄙视奶油小生的女里女气,却美其名曰:新潮先生。去过许多城市,似乎在西安才感受到了颇为中庸的儒雅气质。 汉之长安与唐之长安都已成废墟供后人凭吊,现今的西安笼罩在明之西安的身影下。来过西安的人,都说城墙像是一枚方方正正的印章,罩住了这里向外展望的眼光,也笼住了创新的心智,让这里显得有些古板守旧。不过这里终究还是一个文化深土,在这里不会让人觉得被金钱淹没,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道,中华文化还能拥有这最后未曾失落的阵地,也算是一大善了。 古诗云: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曾不止一次畅想,着上华美飘逸的汉服,徜徉在夕阳徐落的古长安街头,该是怎样一副写意的画面。而今也只能看着车水马龙的西安街头,凭着对古画卷和史书上的残破记忆,通过寥寥数笔畅想过去了。想想贞观年间,由青石铺就、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静静的护城河在明德、朱雀门外流过。 有人曾比喻中国是一棵大树,上海是树冠,北京是树干,而深厚坚实的树根则是西安。让我们就在这个树根的地方,低头汲取文化的营养,抬头仰望文明的星空……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