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期 第125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3-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追寻唐定陵
新闻作者:文 /图 郝娟子

    2014年初春,我沿西禹高速从西安出发去往富平,再坐通村班车,来到宫里镇一个叫三凤村的小村子,山脚下散落着几户人家,而我此行就是去这个凤凰山下第一家的仇奶奶家,仇奶奶的孙子是我大学同学,小仇同学多次给我描述过他家是唐中宗定陵山脚下的第一户人家,我却一直不以为然,中宗定陵?在这个满地黄土埋皇上的关中地区根本就是名不见经传,何况是一个生前窝囊的皇帝。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公元684年第一次当皇帝,在武则天的淫威下,当年就把皇位让给了睿宗李旦,后被武则天篡唐改周。直到公元705年恢复了李家天下,中宗再次登上皇位,这次当了七年皇帝。公元710年,中宗被妻子和女儿毒死,当年十一月便被葬在凤凰山上。关于中宗定陵,在富平的文物宣传资料里有这样的描述:“定陵位于富平县北12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瀚无际的太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展翅飞翔的凤凰山就是唐中宗定陵的陵区。
    中宗死的时候是唐王朝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陵前石人、石马等石刻高大、精美,堪比乾陵。值得一提的是唐定陵曾经也有一块硕大的无字碑。它有多大,没有尺寸记载,文革期间,被富平石匠切割成了72个石磙子,还剩下一些边角料被做成其他物件。这些宝贵的文物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在后来的风雪飘摇中也一直得不到有利的保护,时至今日,定陵前也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石狮和一对石人,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散落在麦田和花椒地。
    关于定陵之前的石刻以及雄伟程度,82岁的仇奶奶给我描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巨大的石刻下面玩耍,下雨的时候都淋不到,那时候石刻种类繁多,有高大的碑和林立的石人、石马、石狮,根据仇奶奶的描述,这些石刻精品在上世纪40年代还保存完好,虽然当时是曝露旷野,但是那时候的人们还对皇陵存在一种敬畏,也没有人为蓄意破坏现象,直到文革前后这些精美的艺术品经历了一次大的浩劫,后来也有被陆续偷盗,现在剩下的只是这么三件石刻孤独的远望着凤凰山。
    剩下的三件石刻中尤其以蹲着的石狮子造型精美,面目威严,古朴大气,石狮的胡须到现在还根根清晰毕现,石狮的一只腿部有裂纹,仇奶奶说这也有故事的:在她小时候,穷人家里的饭菜本来就珍贵,可是人们存储下来的饭菜和水果往往就一个晚上就不见了,起初人们还以为是被老鼠偷食了,后来晚上偷偷查看,发现是一只白色的狮子夜夜出来觅食,后来人们就追着这只狮子,狮子惊慌逃走,等跑到定陵朱雀门石狮的位置就不见了,和石狮化为一体,人们就认为是这只石狮子晚上跑出来偷吃,就把狮子的腿打断了。石刻剩余的两件是一对持剑的武将,依东西而立,可惜年代久远,石人已经有一半深深陷入泥土中……
    走到凤凰山脚下,仇奶奶说:“你们上去吧,我老了走不动了。这山啊,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凤凰山盛产一种珍贵的雕刻石――墨玉。富平县志记载:“县北产矿石,诸郡县采者群至,可携字、琢磨,人号墨玉。”被称为中国最大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馆藏l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所制,乾陵前神秘的无字碑、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是富平墨玉所制。正是因为墨玉的珍贵,凤凰山也遭受了一番开山采石的浩劫,以山为陵的定陵更是首当其冲,定陵从南面看,是一个完整无缺的陵墓,而从西面看,开山炸石已经把山体掏空,随时都可能坍塌。虽然现在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开山采石,但是已经满目疮痍的凤凰山根本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模样。凤凰山已经被蚕食得满目疮痍了。
    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和交通限制的因素,定陵直到现在都基本没有保护措施,更谈不上开发了。在三凤村,人人都以自己是皇陵脚下的子孙而自豪,但是走出去,定陵的名声远远落后于近几年已经开发起来的乾陵、昭陵、茂陵等。在一个交通人的眼中,我看到的和想到的,其实是和道路连接起来的。福银高速的贯通连接昭陵、乾陵,绕城高速、西宝高速也一定范围上影响了周陵、茂陵的发展,这是因为交通的优势给了现代人去瞻仰皇陵的便捷方便,可是作为中宗定陵的三凤村,距离富平县城有20公里,从西禹高速富平出口下来之后,要走不知名的乡道和村庄道路才能到达,这是不是也是限制定陵保护和开发的一个瓶颈?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供职于咸阳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