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期 第125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3-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春游将军宅
新闻作者:文 / 李九成
    说起蒲城甘北村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如果说起杨虎城将军那可是无人不知何人不晓,1893年杨虎城就出生在这里。很多人都去过位于县城西槐院巷的将军故居,可真正去过甘北村的就不多了,我也一样,于是很想亲眼目睹一下将军的乡下故居。
    为了不跑冤枉路,我用地图先查了一下路线,先上G5(国道京昆线)高速,然后在孙镇出口下高速,行驶2公里到孙镇街道,沿省道106线东行1公里,通过公铁立交后右拐,进入县道行走大约四公里后便到达目的地甘北村。
    车子停稳后,我一眼就看见一座青瓦白墙的房屋,门头的牌子赫然写着杨虎城将军故居。当我兴致勃勃拿着相机走到门前时却发现一把铁锁挂在门上,询问一旁正围坐一起拉家常的大婶,说屋里没人住进不去,这让我很是失望,一路上的兴致盎然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奈之下只能拍了张照片算是证明曾经来过。正想打道回府,猛然想起这里还有一所将军资助修建的培民小学还在使用中,能到学校看看也不算虚行一趟。一位大婶告诉我学校就在故居宅院的后面,对面还有一个花园,可以去看看。还有一个花园,这一意外得到的消息让我又兴奋起来,网络上所有资料从未提及,也许是此行的意外收获也说不定,于是赶忙驱车前往。
    很快我们就找到了那所培民小学,学校的院墙是新的,校门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青砖在岁月的磨砺下已经发白,四个用砖砌成的方形柱子嵌在墙内维系着整个建筑的稳固,每个柱子顶端都有一个好像小亭子样的造型,外边两个是实心的,里边两个是空心的,应该是为了提高建筑的美观性。中间两个柱子的上方是一半圆的造型,两边各有一个夹角为90度的小半圆,有一个形似长吊形宫灯的饰物坐落于最顶端。整个门楼呈对称状,从远处看依稀带有一种欧式建筑的风格。朱红色的校门位于正中间,上方有圆拱形门洞。在校门的正上方的墙面上有一个圆形图案,两边各有一个向斜下方伸展的长方形,应该是民国时期的国徽和国旗吧。等我走近伸手推门时却发现里面是反锁的,又把我拒在了门外,今天至周六学生不上学,看来我来的还真不是时候。透过门的缝隙,隐约看见里面有一个亭子,亭子的下方是一尊杨虎城将军的汉白玉雕像,一身戎装,左手领着一把佩剑,由于我是用一只眼透过门缝观看,因此将军的容貌看得不是很清楚。看到门下缝隙稍大一点,就把相机的镜头伸了进去勉强地拍了张照片,从照片上观察,里面有砖铺就的小路,小路的两边植栽有冬青等植物,亭子的后面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教室,也是低矮的砖瓦结构房屋,基本保持原有的样子,门窗的式样很老旧,只是上面的红色油漆还很新鲜,这样的学校已经很少见了,要不是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可能早就推倒重建了。
    离开学校,我来到对面一个很大的院落里,发现里面是空荡荡的。院子的东面是一片桃园,有一树已经开花。西面荒草丛生,几棵高大的柏树生长期间。在院落的正中略微偏后的地方坐落有一个形似四合院布局的房屋,样式很古老,东边和西边是北方典型的建筑样式,中间是屋脊两边流水檐,门窗尚存只是窗玻璃已经残缺不全,显得很是败落,应称之为偏房。南面的房屋略显讲究,四角有造型别致的高挺挑檐,门上挂有门帘,显然有人居住,且里面时不时的传出说话的声音。北面因该算是主房,建筑样式迥然不同,虽然都是用砖砌成,但房顶却是平的,门前还建有走廊,有遮风挡雨之效,房门紧锁仍不得入内,但观之外形里面应该是窑洞样式,用砖砌成的窑洞在关中虽不多见,但因其冬暖夏凉很受富户人间的青睐,坐北面南足以显示出其在整个四合院格局中的核心地位。这座院落距杨虎城将军的故居中间只隔着两三户人家,如果说是其花园,还是能讲得过去的,只不过时过境迁,现在已看不出昔日绿树成荫的模样。                                          (作者供职于故市治超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