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期 第125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3-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再走禹门口
新闻作者:文 / 张志瑜

图 / 王万锋


    战友老朱周末要去韩城,邀我一道到禹门口转转,我欣然应允,因为自打我离开老部队后再也没去过那里,尤其是西禹高速公路通车后,我一直有去那走走看看的欲望和冲动。
    出发前夜,久久难以入睡,不由得想起30年前第一次去禹门口的情景。1985年初,那天也是周末,我到省武警某部二大队任职不久,便决定去所辖最远的担负禹门口黄河铁路大桥守护任务的七中队三班看看。一大早我从蓝田出发,马不停蹄到下午两点多才赶到澄城县的韦庄镇,突然车抛锚需大修我只好改乘火车,谁知西安开往侯马的车已过,于是就在韦庄街上等公交。大概下午五点才过来一趟去韩城的客车,好家伙,车里人多得连门都难以打开,我凭着身强力壮,硬是挤了上去,大盖帽被挤得在乘客头上滚来滚去。翻越合阳的金水沟时,似乎车都要倾覆跌入万丈深渊,吓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晚上九点多班车才摇晃到韩城,搭顺车到下峪口后,离禹门口还有近二十里,我决定摸黑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这一天从蓝田到禹门口整整花费了近16个小时。
    现在去禹门口,自然是走西禹高速了。我和老朱从新筑收费站上路,望着车外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心情极其愉悦,我们说笑着,尽情地享受着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愉悦,高陵、阎良、富平、蒲城、韦庄、合阳、洽川、韩城,七八个县区刷刷地身后移过,不觉间两个多小时便赶到了禹门口。
    5400多公里长的黄河,禹门口是最为狭窄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设的连接秦晋两省的黄河铁路大桥就耸立于此,与先前的铁索桥、公路桥和新建的侯禹高速公路大桥相望,如道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铁路大桥多年一直由省军区独立三团(后改武警)七连三班担负守护,老朱一踏入军营就在此执勤站岗,与大桥朝夕相伴。我俩在黄河西岸下了车,径直踏上了铁路桥,去体验当年老朱日复一日来回在桥上巡查的感觉。我指着还留存的哨楼说,“老朱,我第一次来大桥正好你站岗,那风多大呀,差点把我刮到河里喂了鱼!”他说,“是呀,这里风大是出了名的,一年只刮一次风,初一刮到年三十,那时部队生活环境真是太艰苦了”。聊到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第一次来这时的那晚。一到班里,我早已饥肠辘辘两腿发软疲惫不堪,老朱给我端上了一大碗剩米汤,伴着室外的风声、浪声和战士们睡觉的鼾声,我狼吞虎咽一口气连喝了三碗半,夹着咸菜辣子A了四个馍,那一刻觉得这顿饭是世界上任何美味佳肴都难以比拟的,然后倒头便睡了这辈子最为香甜的一个觉。
    那时,黄河铁路大桥刚建成,部队驻守营房设在黄河东岸山西一方山脚仡佬处两间民工曾住过的小院里。房子破旧不堪,战士守在黄河边,用水却要到几里路外农民浇地的机井去拉,买粮买菜更要搭车去下峪口或山西河津,而看病就医则更难了。我问一战士鼻子咋有伤,他说是老鼠咬的,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风貌却昂扬向上。“新兵老兵老老兵兵兵乐吃亏,千家万家万万家家家喜团圆,苦乐同在”,这幅贴在营房门口的新春对联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作者供职于通宇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