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期 第125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3-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寻觅汉江源
新闻作者:文 / 冉 平 图 / 少 言


    三月,我与陕西交通报朋友一行到汉江发源地汉中市宁强县,调查研究汉宁高速沿线人文地理。短短三天时间有不少收获。

金牛道险关
    车在五丁关蜿蜒的山路上急速盘旋,隐隐作呕的感觉侵袭着我的大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由此可见。
    关于五丁关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战国时秦惠文王想进攻蜀国,苦于秦巴山路的险峻难行,于是雕刻了五头石牛放置今称金牛峡的地方,声称此牛能屙金子。于是蜀王派五丁力士劈山开岭,修筑栈道以运石牛人蜀。秦国率兵沿蜀国所修的金牛道灭了蜀国,因而有了“五丁关”。另一说是秦惠文王许配五个女儿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去迎娶。返回蜀国时,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丁力士拽住蛇尾想把它拽出山洞,结果山被拽塌,五丁力士及秦女都被大山压死。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说的就是这一传说。
    川陕道上的金牛峡,仰望天光一线,道路依山傍水,两岸奇峰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峰回路转,每疑路绝,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正如明朝薜宣《金牛峡》诗云:“巨峡三十里,天开几万年,泉飞林杪雨,云合管中天。”公路盘桓而上,登五丁关之巅,举目四望,群山尽在脚下,五丁关林区绿浪万顷,郁郁葱葱。山洼中白云生处,朝霞暮霭,气象万千;丛林中,山桃如焰,红绿相映,如诗如画。五丁关谷深山雄,仄径盘云,幽涧涌喷雪,怪石嶙峋,相传为蜀道第一险。关上原竖有“五丁开关处”石碑,并有五丁庙,内祀壮士五丁。旧庙不知何时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民房。沿途苍崖上有许多摩崖石刻,记录着古关遥远悠久的历史。
    在大安镇烈金坝村,现位于道路中央有金牛一尊,上有贾平凹先生题写的“金牛道”,下有《金牛道记》,此道从陕西的大安镇分岔,到四川的剑阁汇合,在村子,老人们讲述着汉王山上古老的传说故事,神情激动地诉说着汉水源头之争,念念不忘地告诉记者,这里才是真正的汉水源头。其实,汉江用宽广的胸怀不拒汇入的若干小溪才成其大,谁是第一谁为首并不重要。


寻觅汉水源
    筅I剑汉水源头。《尚书・禹贡》“筅5佳,东流为汉。”《水经注》汉中记曰:“筅R远水皆东流,筅R晕魉皆西流,故以筅N分水岭。”
    汽车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前行,在距宁强县城约30公里路程后,就靠近目的地了,弃车步行。我们的到来打破不了山村的宁静,穿着土布的羌族老太依然自顾自地剁着柴火,田地间用铁锹翻土的大伯依然有节奏忙碌着。一位大妈在院坝边上跟我们关于带路的问题轻巧地讨价还价,小溪在我们脚下的低谷里淙淙流淌,鸟儿在刚刚抽出嫩芽的丛林间快乐地鸣叫,见不得生人的小狗朝着我们边吠边退向坎边……约摸有一公里左右就走到汉水源头了。汩汩的溪水从一块石壁上流淌而下,顺着裸露的山石流淌,再从石壁旁边的小路攀援而上,来到上一阶的龙王潭,这是夹在两山脚下的一个水潭,水从两山之间的低洼处流出,潭里清澈,明亮,能清楚地见到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儿;潭水约有一米深,绿莹莹的,像碧玉,像翡翠;潭水平静地像一面镜子,山倒影其中,不清哪儿是山,哪儿是水。浅滩周围的几块大石头被溪水长年冲刷得溜光鲜亮,寂寞地等待着丰水期的到来。
    由于是枯水季节,所见的流量并不很大,大约只有桶粗的一股,让人惊叹,这样一条涓涓细流,历经了无数的曲折迂回,终于成为了长江的最大支流!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