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期 第126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4-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一版 下一版 >
为民便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陕西白水县开通“城乡公交一体化”探访      
新闻作者: 文 / 丁晨 张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暖暖的春风,拂过白水县的破碎地形,起伏山峦,纵横沟壑,唤醒了沉睡一冬的果树,粉色的苹果花含苞待放。
    2008年,字圣仓颉、酒圣杜康故里的白水交通人以首吃螃蟹的勇气,率先推出了我省农村客运的“名片”――“三农快客”。
    2011年,中国苹果之乡勤劳而智慧的白水交通人又打造了三农快客的升级版――“通村客运”。
    2014年1月,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精心的筹备,白水交通人又奏响了农村客运从“三农快客”到“通村客运”再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三部曲。在广袤的渭北希望的田野上,一种更加为民便民惠民的农村客运模式应运而生了。
    这农村客运发展的第三部曲――城乡公交一体化,奏得怎么样?如何起步?发展怎样?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带着一连串的疑问,阳春三月的一天,记者第三次来到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探访。


时代的呼唤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城乡差别还很大,“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国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交通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群众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随着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客运站点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公交大致相当的出行服务,已成为交通运输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01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对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不仅是农民群众祖祖辈辈的渴盼和愿望,更是时代的呼唤。对于这一点,白水县人大代表、威远运业公司总经理郭亚民有着超出一般民营企业家的深刻认识,他说:“‘衣食住行’是群众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在我看来,‘行有所乘’也应该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社会公众不仅关注交通建设成就,更关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是否有更大作为。我们只有把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做到位,有效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才能说是找准了交通运输工作的落脚点”。


艰难的起步
    “城乡公交一体化这个问题我们酝酿了很久。去年6月份,林皋和尧禾两乡的‘通村客运’班车经营到期,我们就向相关部门汇报,准备进行公车公营的公交一体化改造。我们对困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万万没想到阻力会如此之大。”白水县威远运业公司总经理郭亚民告诉记者。
    白水县原有的“通村客运”车辆由威远运业公司全额出资购买,经营上实行责任人承包经营的方式。承包户们一听说要进行公车公营,情绪非常激动,到相关部门上访,阻挠客运站正常运营,破坏客运设施等现象不断发生。
    “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在原有的经营期限上又延长了几个月。同时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其他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进行了考察学习,选定了车型,确定了经营模式。最终由威远运业公司出资购车持股51%,原承包户入股49%,双方共同经营,这样才逐渐平息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的矛盾。”郭亚民说。
    2013年8月23日,白水县交通运输局从白水实际出发,印发了《关于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交通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按照“方便群众,服务社会,慎重选择,分片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将拟开通的城市公交线路与现通村班线对接,循环运行。
    2014年1月24日,白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正式开通运营,仍由白水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经营。先在两条线路上试运营:一条是白水到尧禾乡,一条是白水到林皋乡。经过多方面的比对和调研选用16座的东风超龙公交车24辆投入运营。同时,其他原有的“通村客运”班线继续村到村、乡到村、县到村地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白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只能实行阶梯票价。白水到尧禾乡全程15公里,票价4元,比原来通村客运便宜两元;白水到林皋乡全程25公里,票价5元,同样比通村客运便宜两元。
    “作为民营运输企业,我们在做好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追求经济效益。我们最初也想搞个通票,但是没有政府资金支持,只能实行阶梯票价,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下调两元,让利于民。我们前一段时间去安康平利进行了考察学习,人家那边实行2元一票制,比我们价格便宜很多,但是人家政府每年对每辆公交车补助3万元,补助3年,还有其他各类政策扶持。我们目前只能做到保本经营。”谈到这儿,郭亚民对记者发出了无奈的感慨。


从出行难到出行好
    尽管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白水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还是搞了起来。乘客反映如何?记者随机乘坐了两趟城乡公交进行体验。
    距离白水客运站不远就是白水县东风小学,时值放学时间,记者看到20多名小学生在站牌下独自等车,而不远处校门口还有大量的家长在等候。
    “你们都是一个人坐车回家?”
    “是……”
    “以前没有公交车的时候,怎么回家呢?”
    “爸爸妈妈来接。”
    这时又走来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准备乘车。
    “你好,你是准备带孩子坐公交回家?”
    “是的,打算带她坐几趟,以后就让她单独一个人坐公交了。”
    “您觉得这个公交方便吗?”
    “太方便了,以前没有公交车都是家长接送,送完孩子我们去单位经常迟到。从去年开始,单位上班纪律严格了,我们还正发愁怎么接送孩子呢,公交车就通了,城里面5分钟一趟,真的很方便。”
    这时,从白水开往林皋乡的城乡公交进站了,大家排队上车,秩序井然。城乡公交在城区内实行一元一票制,车上设有投币箱,非常方便。车辆逐渐驶出城区,孩子们也陆续下车,记者此时看到了整个车厢的环境。车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设有16个座椅,前面上车,后门下车,每辆车上还配一名安检员兼售票员。司机和售票员都穿着整齐统一的工装,干净清爽的车容车貌让乘客和记者感觉非常惬意。
    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个公交站牌下摆着一溜儿垃圾桶,影响公交车进站,污染候车环境。“我们公司协调过多次,但是垃圾桶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售票员对记者说。
    出城区不远,上来一位老大娘,手里提着两个塑料袋。售票员见状立即上前接过袋子,并扶老人在门口的位置坐下。记者上前与老人聊了起来。
    “大娘,您是去哪儿啊?”
    “大杨村。”
    “您觉得现在这个公交车好不好?”
    “好,当然好啦!”
    “您觉得好在哪里?”
    “方便么,还便宜。”
    听到记者的提问,旁边的一位大姐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
    “现在确实方便了,10分钟一趟,不用你等车,到了就能走。我今天是回老家看个亲戚,要是以前肯定就不去了,走起来太麻烦。”
    在40多分钟的行程里,记者一共采访了6名乘客,听到最多的就是“好”、“方便”、“便宜”。
    返程时,记者在一个三岔路口下车,换乘白水开往尧禾乡的公交车。车上有20多名乘客,车内干净整洁,乘客也没有大声喧哗的,身着统一工装的售票员不时地提醒乘客扶好坐好,注意安全。
    记者看到一位提着X光片的乘客,便走了过去。
    “大哥,你这是去县城看病回来?”
    “是啊。”
    “你觉得咱这公交车怎么样?”
    “方便,要是早点开通就更好了,我年前骑摩托车摔了,胳膊骨折,如果当时有公交车,我就不骑摩托车咧!”
    “是啊。那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没有了,这比以前好多咧!车又宽敞,又便宜,好着呢!”
    记者又问了坐在他后面的一位老大爷。
    “大爷,您觉着现在这公交车怎么样?”
    “好啊!我天天坐。”
    “天天坐?”
    “是啊!我在县上给人家看大门,就晚上守着,白天不用在那儿,我就回尧禾乡了。”
    “以前也这样天天回吗?”
    “以前不,以前是那种小面包车,又小又低坐着不舒服,我宁可不回都不坐那种车。”
    “那您现在回一趟跟以前比便宜了吗?”
    “便宜多了。表面上看,一趟就便宜了两块钱。但是以前坐通村客运只能坐到城边的北站,进现场还得坐5块钱的出租或者3块钱的电摩。现在4块钱,想坐到哪就坐到哪。”
    这位大爷的旁边坐着一位小伙子,记者跟他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原本他打算在白水县城买房子,现在通公交了以后,他不打算买房了。
    “这是为什么?跟买房有什么关系呢?”
    “你算算,假如我在县城北边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需要20多万元不说,同样是去县委办事,我走过去需要20分钟,打车去要花5块钱,但是我住在尧禾乡,5分钟一趟公交,我从尧禾出发,不用下车直接到县委门口也就20分钟,票价只有4块钱。你说我买房还有必要吗?”
    两天的采访下来,记者切身感受到了白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为民、便捷、惠民、安全以及在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三农快客”和“通村客运”解决的是农民群众“出行难”、“走得了”的问题,那么“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的就是农民群众“出行便捷”、“走得好”的问题。
开得通还要可持续发展
    既然城乡公交一体化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又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为何白水威远运业公司只开辟了两条线路,没有进一步扩大规模呢?
    “截至目前,光购置车辆和设置站牌等,我们已一共耗资400多万元了,大部分是贷款和借款,负担太重,困难很多,难以扩大规模啊”。郭亚民向记者倾诉。
    为何这样一件“政府说好”、“群众需求和称赞”的好事,企业却有苦衷呢?
    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的城乡公交,说到底还是希望能够像城市公交一样,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质优价廉便捷的出行服务。而城市公交有一个很大的属性,就是它的公益性质。公益性质是公交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注定了公交车行驶,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放弃利益搞公益事业,这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是不现实的,也是要求过高了,或者说不是长久之计。
    白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在缺少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一个民营企业承担了县里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重任,确实难能可贵了。也够难为企业了。
    交通运输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原则就是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要求“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公益属性,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加大公共财政、土地等公共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满足城乡居民‘行有所乘’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更是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农村客运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支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广度和服务水平,引导农村客运公司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增强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是目前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村客运的公益性的认识仍显不足,容易造成关于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在发展政策方面的不衔接。如:城市公交在政策上享有财政补贴,短途客运不享有;城市公交税收在当地政府关照下往往享受优惠,短途客运不享有;在运营上,公交型车辆、停靠站点设置等似乎是城市公交的独享的权利,短途客运则处处受有关部门的限制。
    政府养公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让城乡公交能够“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方面,我省安康市平利县、宝鸡市眉县、咸阳市长武县已经开了先河,其他地方政府是否能够借鉴,农民群众翘首期待。
    当然,白水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记者采访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通村客运被城乡公交取代之后,镇与村之间的交通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票价起步3元,中途上下车的短距离乘客认为票价过高。
    城乡公交覆盖面小,白水全县下辖14个乡镇,当下只有两个乡开通了城乡公交车,其余通村班线仍未改造、未受益。
    县城内公交站牌下仍有交警部门划定的停车位,公交车无法靠站。这里面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问题。
    最重要的还是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白水县开通城乡公交只有短短两个多月,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要真正使城乡公交一体化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并持续发展,要做的事还很多,任重而道远。
    作为白水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主要承办经营者,威远运业有限公司首先需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完善、规范、衔接和安全工作,要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提升品质。把为民便民惠民的好事做实,事实做好。要有为才能有位。
    交通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规划、统筹、引导、服务和协调工作。
    政府要把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出台相应的法规、办法,保证在政策、资金和环境保障等各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具有首创精神的白水交通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他们的态度和坚持让记者看到,在这样一个贫困县搞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难度和勇气。企业和企业家不仅仅要投入车辆、设备和资金,还要用感情投入,以德竞争,以德取胜,以诚取信,同时,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让我们共同为白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助威、鼓劲、加油!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