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值得每个人回忆的美好时光。记得小时候,带两分钱就可以逛街,因为两分钱可以到电影院旁边的书摊上坐一小时,翻来覆去看一本小人书,先粗略看图画、后仔细看故事、再重新看一边,绝不能让两分钱白花。当然,如果肚子饿了,还可以去电影院对面的国营定军饭店馄饨馆买碗馄饨吃,价格或许要好几毛哩!但那麻辣鲜香的滋味却一直萦绕了我几十年。 那家馄饨馆位于县城广场西面,面积不大,呈L型,进门就是操作间,进去就是吃馄饨的地方,里面摆着几张八仙桌,桌上放着用过的玻璃罐头瓶,罐头瓶里插着粗粗的竹筷,七零八落地斜靠在瓶沿。凳子是木质长条的,就是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扁担绑在板凳上”的那种长木板凳,现在连农村都很少见了。操作间里面有个长长的灶台,上面支了两口大铁锅,一口是下馄饨的、一口是煮鸡汤的。两口锅上面分别安装了一个水龙头,便于随时加水。 馄饨馆里专门有卖牌子的,先买牌子后吃馄饨。那时,我喜欢交了钱,将油乎乎的牌子放在灶台上排队,自己看大师傅下馄饨。 大师傅会根据吃馄饨人的多少,用手估摸着捧起馄饨呼啦地撒进锅里去,用大铁勺顺锅底推几下,待馄饨煮的翻滚时,直接用铁勺敲击锅上面的水龙头开关,放水或者关水。估摸差不多时,用铁勺捞一个馄饨看看皮子的颜色,决定是否出锅。在这期间,大师傅会提前将深口的大瓷碗一一摆在灶台上,用铁勺将灶台上大盆里的葱花挖一点放进去,再从鸡汤锅里舀一大勺鸡汤到瓷碗里面。滚烫的鸡汤下去,白绿相间的葱花被浇得在碗里欢快地旋转起来,和着鸡汤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鸡汤锅里的汤很清澈、有些油花。伴着鼓风机的轰鸣声,大师傅不时会将水龙头的水注入锅里,再向里面加入花椒面、胡椒面和盐。偌大的锅里,鸡汤永远是满满的,里面浸着两只光溜溜的浑鸡和几块猪肉皮,还有猪骨头,看起来非常诱人。出锅时候,大师傅用罩虑子一抄,再均匀地抖到每一个装鸡汤的碗里,拉在碗边的馄饨会立刻被挑回碗里或者被拨到另一只碗里。我想,那时我看煮馄饨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发现并端走看起来相对最多的那碗馄饨。 桌上有醋,我却从来不用,因为醋会破坏鸡汤的原味,油泼辣椒是可以放一点的,看起来颜色要好看多了。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第一口绝不是吃馄饨,而是美美吸一口带辣椒油滚烫的鸡汤,那滋味真是绝妙无比:有葱花的香、花椒的麻、胡椒的辛、红油的辣、鸡汤的鲜…… 馄饨是韭菜馅的,菜多肉少,皮薄面香,偶有猪肉的味道,突然遇到,满口留香。就这样一口馄饨一口汤,吃得有滋有味,吃得热气腾腾。因为汤好,所以每次馄饨都要剩下小半碗,汤却喝得精光,再端上碗央求大师傅加勺鸡汤,满心欢喜地吃个光光,心满意足,抹嘴走人……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倒闭和破产,定军饭店馄饨馆也和国营理发店、国营浴池一样已经消失20多年了,全国3000万国企职工在历经下岗的阵痛之后,纷纷自谋职业、走向市场,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一批批餐厅酒楼、美容美发店和洗浴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随处可见。 从此,我再也没有尝到过童年那碗馄饨的滋味。 (作者系汉中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