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今年的“五一”,已经是第125个“五一”节了。而对于一对路桥职工来说,今年的“五一”节将令他们一生一世难以忘怀。
关中平原,一派春意盎然。一大早,华县赤水镇程高村四组的乡亲们就忙开了。蒸花馍,搭彩棚,练秧歌,敲锣鼓,热闹喜庆的筹办着婚事。一打听,原来新郎是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渭玉高速项目部的技术员高端,新娘是公司经营开发部的职工杨牡丹。两位新人经过10年恋爱长跑,终结正果,利用“五一”小长假,在家乡举办婚礼。
高端、杨牡丹是渭南乡党,也是同级校友。男29岁,女28岁,已属晚婚。当上路桥职工,感同身受着陕西交通蓬勃发展,路桥事业恢弘延伸,他们辛勤劳作,健康向上,互帮互学,磨砺进步。收受着从业的喜悦,也收获着甜蜜的爱情。
新娘从远在大荔县两宜镇定城村的地方迎娶。扭起秧歌、燃放鞭炮、敲起锣鼓迎接新娘进村,是有着史圣、字圣、酒圣之地美誉的渭南,久已有之的民俗,而新郎的父母也在扭秧歌的行列中,似不多见。可能是很满意这个儿媳妇吧,忘乎所以地扭一扭,也是一种心情。(见图{1})
邻里乡亲,送贺礼的人挺多。你50他100,钱多钱少是一个心意。几位“执事”忙着把人名、钱数写在红纸上挂起来,对贺喜的人是一种答谢。(见图{2})
大声地改口叫一声“爸”、“妈”,恭恭敬敬地给父母“敬茶”,也是一种民俗文化。而公婆回送的金项链和红包,愉悦了两代人的心。(见图{3})
只有过年才得一见的“花馍”在婚礼现场让人大饱眼福。新娘要手提花馍,礼台要摆放花馍,近亲要奉上花馍。花馍有五谷丰登,龙凤呈祥,早生贵子等寓意。色彩艳丽,生动有趣。(见图{4})
礼成,开吃。十几桌席一字排开,凡来客和村里乡亲都可入席,这就是秦人的“流水席”。吃完一拨,再开一拨,只要有客就不间断上菜,忙坏了厨师和端盘子、洗碗的人。(见图{5})
中国爱情诗歌的老祖宗,《诗经》的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向人们描绘了多么美的爱情。它产出于渭南地界。一位忙于婚礼现场的“执事”说:“民俗与现代情愫相得益彰。高端这娃的婚礼办得热热闹闹,娘家满意,亲戚高兴,我觉得这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呢!”听完这话,新娘牡丹笑靥如花。(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