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智慧的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我而言,就是知性、独立、包容、温厚、积极的生活。追求这样的生活是许多女人的梦想,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书中寻找驾驭生活的智慧。 回望自己的阅读史,是真的感谢书籍带来的巨大改变,从性格的完善、感情的经营、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无不得益于书香的熏陶…… 我接触的第一部小说是《林海雪原》。当时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懵懂少女,书中的英雄群体在苍茫林海之中与土匪周旋,人物高尚的情怀,风趣的言行、细腻的感情无不叫我如痴如醉,为了急于知道下面的情节,我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如老鼠一样小心谨慎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匆匆间读完一遍下来,觉得太不过瘾了,又把重点章节重读。当时心里对这种战天斗地般的豪迈真是无限向往,想着长大了也当一名女军医,如白茹般可爱又坚强,定是非常惬意的生活。 第二部对我影响深远的书是《第二次握手》。这部在经过了中国文学漫长冬眠之后,初次解冻时期以科学家之间爱情为主线的小说,在初期还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流行的。不过我看时已经变成了印刷体,也是一口气读下来,为丁洁琼和苏冠兰这对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而唏嘘不已,幼稚的同情心倒向了丁苏,而把大大的恨意都给了叶玉涵,觉得就是这个可恶的女人阻碍了别人的爱情,第一次体会到了情感领域里的荡气回肠。受这本书的影响,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理科,骨子里存在着先成为一名女科学家,然后可能遇到科学家爱人的梦想。 第三部彻底改变了我性格的书是《简・爱》。那是进入大学的初期,一个农村女子的自卑在群居生活的大学校园里显得格外的突兀,衣着的灰暗、语言的另类都成了不同于别人的刺,根根直追内心的敏感。就在这时,我在咸宁路上的一个小书店里邂逅了《简・爱》。自幼成长于修道院里的简・爱以家庭教师的身份进入到了罗切斯特的庄园里,她身上的倔强、自尊和不屈深深吸引了男主人,最终也成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简・爱的那句“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句类似弱者宣言式的告白叫我彻底明白,这世间没有谁天生就该是哪一类人的,自信,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从一个文学作品里的人物身上,魔法一般附着到了我的身上,成为我一生最可依靠的性格特长。 虽然,后来我到底也没有成为一名女科学家,毕业后在小城里几经辗转成了公路部门的一名党务干部,由一个理科生变成一名文字工作者,跨度虽然有点大,可是,对一个心理仓库已经储备了巨大能量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小问题。工作以后,我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次搬家,最多的是书,与人交往,也最喜欢那些爱书之人,更愿意和他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婚姻里,我虽然没有遇到自己的“苏冠兰”,但是,受到了《飘》里郝思嘉的启示。不仅明白了任性应该有限度,更知道了任何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老公虽没有貌比潘安的外形,但他有和白瑞德相似的幽默,有善良憨厚的本性,陪伴着这样一个人,我依然认为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一个人,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生活决定着她收获怎样的生活。我的生活,平淡却不失滋味,安静而富有情趣,清贫但具有内涵,合群然不乏独立。我感谢通过阅读融进我灵魂深处的品质。我相信,读书是终身的功课,我愿意继续把与书之间那些润物细无声的交流和陪伴当成今生最浪漫的遇见,在别人的生活里,领悟美好,寻找智慧,追寻一个平凡女人多彩的梦。 (作者系商洛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