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强县紧紧围绕“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的总体思路,做透人本、生态、平安文章,实现了公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了“畅、安、舒、绿、美、谐”的文明公路创建目标。
建立“四大体系”
宁强县建立组织体系,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的创建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及共建目标,对创建任务和要求逐项进行细化和分工,按照不同的职能成立公路管理执法、公路日常养护、绿化、宣传4个工作小组。建立考核标准体系,明确创建标准,制定文明公路创建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实施体系,各创建的责任单位每月上报文明公路创建形象进度,分重点、分层次、分项目、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建立全方位的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大型宣传牌、刷写墙体标语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沿线乡镇召开协调会,发放“致公路沿线村庄和村民朋友的公开信”等形式,赢得沿线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创建思维
宁青公路是连接著名景点青木川、九寨沟的必经之路,该县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百里生态文明长廊。县交通运输局、农管局对村镇过境段的雨、污水排放做了科学的规划,投资25.56万元,完善了公路边沟、截水沟、排水沟852立方米;投资39万元修建花坛65个,投资289.03万元高标准地进行绿化,栽植竹子92万株,栽植香樟、桂花等树种4.2万棵,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性和观赏性;投资39.53万元,在采取工程防护的同时也采用了植被绿化防护固坡,采用当地嘉陵江的鹅卵石修筑造型道牙1万余米,在上、下边坡绿化带上种植了本地的三叶草、麦冬、爬山虎等9290平方米;投资81.51万元,修建了路肩墙、护脚墙2867.6立方米,恢复了路基缺口,提高了公路路基的抗灾能力。
注重人文关怀
在文明公路创建过程中,该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理念,增设交通安保及休息休闲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投资152.17万元,增设行车盖板4600张,硬化村民的接路1.24万平方米,在群众密集区增设了警示警告标志25副,消除了安全隐患、疏通了边沟排水。投入272万元,实施交通及安保工程,其中,临水临崖路段防撞墙561米、钢板波形护栏5019米、警示警告标志214副、标线4292平方米,提高了公路的安全等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筹措125万元,在宁青公路黄泥梁、龙门洞两处,新建休息广场2万余平方米、公厕2所、休息亭4个、停车场400余平方米。
狠抓精细养护
该县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的养护方案,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建立严格的公路管养考核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完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结合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和干线化养护活动,督促养护公司道工天天上路养护,在宁青公路沿线每隔3公里设置养护管理责任公示牌,明确养护工人职责任务;加大公路巡查、检查频率和力度,开展公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绿化美化等专项活动;加强城乡结合部路段、人流车流大的路段、通往旅游景区的路段整顿治理,有效提升公路技术状况,保障公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