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交通技师学院积极开展陕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共5个建设项目,包括“汽车维修专业、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交通行业培训能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2个特色项目。
项目启动以来,学校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5个子项目、438项验收点要求,重点在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构建了“校企三共建、工学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开发了一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校级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多元化考评体制。开展集团化办学,校企联动,建立了创新、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学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改革创品牌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创新,构建了“校企三共建、工学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稳步推进,又各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专业“岗位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显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工程项目引导,工作任务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了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以企业员工为教学对象,形成了“岗位导向、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岗位直接来自企业需求,也更加符合企业实际。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探索课程改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架。开发了34本特色教材、10本实训指导书、70多种课标和工作页。
师资队伍高素质
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提出以“师德教风、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双师型素质提升”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四大工程,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务实进取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采取内培外聘、走出去、请进来等多项措施和途径,先后选派14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有554人次到省内外院校和相关机构培训,聘请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发表论文75篇,主持参与13项省级课题,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竞赛20个奖项,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校企合作结硕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是示范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强化校企联办、突出工学结合,并通过校企合作“组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情感机制建设、工学结合工作制度建设”4个方面确保校企合作机制的顺利运行。
汽车维修专业与陕西重型汽车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现共有校企合作单位20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公路与桥梁专业利用陕西省重点工程“西咸北环线”建设的有利时机,协调省交通集团在学校建设中心实验室,实现了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与省高速集团服务公司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工作并开设冠名班。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共引入1家企业入驻学校,新建7个实训室,改扩建14个实训室,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
特色项目显成效
在示范校建设中,学校2个特色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其中“交通行业培训能力”项目积极开展特殊工种、汽车驾驶、交通执法、源头治超等培训和技能鉴定,使学校服务行业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交通执法培训已经成为学校的名片。
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养成,重点建设“课程工程、队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校园文化工程、能力拓展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考核评价工程”七大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覆盖校内全部专业,建立校外基地4个,开展多种素质教育项目培训2000余人次,成立专业兴趣小组和跆拳道、足球、篮球、书画社等10个社团,开发完成4门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开展校园大舞台,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举行师生联谊晚会、校园歌手大赛、普通话竞赛、诗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以学校文化、企业文化与岗位文化高度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
服务宗旨大增强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近两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深受社会欢迎和行业企业好评。学校充分利用陕西交通汽车驾驶培训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资源为中交榆佳高速、省高速集团、省运管系统等单位进行新进员工、交通执法、源头治超等业务培训和技能鉴定6752人,其中技术普及受益约4000人次,从业岗位培训受益约600人次,岗位资格取证受益约6000人次,为本地、行业及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省高速集团服务公司开展送教学进企业、进班组活动,把课堂设在了岗位上,深受企业欢迎。
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已经开始实施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特色项目中半军事化管理得到了省人社厅和省交通运输厅的肯定,已先后有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农业机械化学校、西安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西安药物学校等前来学习借鉴,并在其学生管理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