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期 第127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5-2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我爱我的水中西安
新闻作者:史罕明
    在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我从小就恰恰生活在中国北方西部的农村,在陕西渭北旱塬,在曾经以煤炭、水泥闻名,以污染、缺水著称的铜川市。在铜川,缺水好像几辈子都无法改变。有一段经历,我终生难忘。
    那是1986年夏天,我还在西安上大学。这一年,我们班被安排在铜川汽车大修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大修厂在铜川北关,当时的北关被当地人誉为铜川的小香港。由于正在进行道路改扩建,加上缺雨少水,我和同学几个逛街,走在足有二寸厚尘土的街道上,脚踩到地上马上被尘土淹没。走上三五步,人们就互相看不清楚。大家小步轻走、慢慢换脚,捂着鼻子,紧闭嘴巴。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每天早上起床后,每人要拿上毛巾牙具上山,漫山遍野地找水刷牙洗脸,吃完午饭和晚饭,每个人又端个饭盒,漫山遍野地找水洗碗。
    还有一次,我工作后和单位同事去西铜一级公路搞检测,我邀请随行的十几位同事到我家吃了一顿便饭。回到西安,一位同事对我说:“你家的水真顶饱,喝一杯水三天可以不吃饭!”“我的家乡水质硬,含钙高,老天爷要将我们打造成硬汉,不像你们个个软蛋!我辩解道。”
    缺水,只因为缺水,我的家乡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工业发展受到限制,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因为缺水,我们只能发展煤炭、水泥、冶金等傻大黑粗式、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粗放型工业。
    缺水,让我对故乡的爱多了几分尴尬、几丝愁绪、几分纠结、几分无奈,也让我少了一点自豪、一点自信、一点自尊、一点自在。
    老家缺水,是没有足够的水源。可是到了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到了中国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到了曾有“八水绕长安”的西安,外地人仍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来描述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大地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况,不免让人产生疑虑。但在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之间,西安的确一度严重缺水。
    我至今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家厨房常备能盛50升水的大水桶。不会忘记酷暑之际,许多西安人包括我自己,在蒸笼似的户外排队打水的情形……
    历史上西安的荣耀,到了近现代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缺水的西安,给人的印象如同大西北的榆林、敦煌、西海固,就是一个黄土高坡,不刮西北风便刮东南风,除了黄土啥也没有。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就是泥人一堆;西安的地标建筑大雁塔,只是荒地一片、木塔一座;钟鼓楼就是土楼两幢;小雁塔更是破损的小土塔。
    缺水就缺少灵性、缺少柔性、缺少活力、缺少诗意,就是死气沉沉的一片荒野。
    一个城市的发展,近期看路,中期看树,远期看水。
    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深知水对西安的城市发展,对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大都市的极端重要性,将“八水润西安”列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西安发展的五件大事之一,即新建灞(海┖印⒕S沟、大峪水库、皂河、沣河五大引水工程,为28座湖池提供水源;建设灞河城市段、灞渭河口、泾渭交汇处、沣渭河口、黑渭河口、涝渭河口、引汉济渭黑河口等七大湿地;改造和建设长安八水加黑河水系,引汉济渭水系等十条河系;改造汉城湖、护城河等13座建成湖池,新建昆明池、汉护城河等15座共28座湖池,即“571028”工程。
    古代长安北有泾渭河,东有哄焙樱南有橘楹樱西有沣涝河,形成八水绕长安的美景。
    如今的“八水润长安”,让原来环绕在城市四周的八水进入西安、润泽城市、惠及市民。八水进入西安,是把水存放在汉城湖、护城河、广运潭、曲江南湖、芙蓉湖、兴庆湖、昆明池、未央湖等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河流成为湖池的水源地,让几条景观水系连贯起来,实现城市景观水循环,打造一个灵动西安,水上西安。
    水上西安之水来自28座湖池,28座湖池之水来自五大引水工程,五大引水工程之水来自渭河、秦岭、黑河、汉江,渭河,汉江之水来自黄河、长江。真期待有一天,有水的西安也能成为中国的威尼斯。
    如今的西安,已初步实现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第一阶段目标。
    城中有护城河,鱼跃城河中、泛舟城墙游;有新城广场、钟鼓楼广场,开元商城等大型喷泉;城东有兴庆湖、广运潭、还有曾举办过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的哄蓖蚰端域;城南有曲江南湖、芙蓉湖、雁鸣湖,还有雄伟壮观的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城西有汉城湖、丰庆湖、阿房湖、陂湖;城北有未央湖、渭水湖,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太液池。
    如今的西安,有公园就能看见粼粼波光,有广场就能听到喷泉声响,有景观就能赏到鱼跃池塘。
    未来的西安,还将有一条城北航运线,从昆明池经汉城湖、漕运线、火车北站到哄贝笏域;将有李家河水库、库峪水库、曹庙水库、黎圆坪水库等多个大型储水调水容器;将有28座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湖池,将形成湖池相连、河湖相通、河河相接,内外连贯,密布如织的城市网状水系。
    水润西安、水进古城、水惠百姓的理想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水中西安一定会让市民越来越幸福。
    我爱我的水中西安。(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