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期 第127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6-0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浅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作者:文 / 刘 星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党中央决定并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党组织安排,笔者认真学习了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重要讲话和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笔者以为,践行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应从三个方面努力。


夯实理论基础强底气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精神动力,是精神家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因素,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提升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
    坚持活学活用,增强能力底气。要讲究学习方法,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齐心协力为交通集团各项事业贡献力量。要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命题,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特别是要把群众路线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有所用,通过专题调研、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基层蹲点、扶贫济困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提高学习实效,增强理论底气。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作风建设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专题片,开展“抓整改、建机制、促和谐”专题讨论,使党员、干部受到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根据工作实际,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网上答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每次学习都要弄通一两个理论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


听取群众心声接地气
    主动贴近群众,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与群众距离越近,群众对我们就越亲,赢得的信任和支持就越大。这既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要广泛吸收“地气”,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发展情况,真实、全面、深入地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需,为党委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用情维系群众,立足实际解决难题。接地气,就是要针对实际找准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这里面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要下大气力为群众解决好那些长期困扰他们而没得到落实的现实问题,真正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欢迎。
    紧密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创新发展。毛主席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要相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创造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办法,要善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民群众的新做法、新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指导实际工作。


带头根除“四风”树正气
    抓住“为民”这个根本,提高执政能力。官僚主义的要害就是脱离群众。只要我们把握住“一切为了群众”这个总原则,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心牵群众,情系基层,发展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就一定能够得以克服和解决;即使一些困难和问题暂时无法彻底解决,群众也能够给予理解。
    抓住“务实”这个关键,谋求发展实效。形式主义的本质就是脱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核心就在于坚持思想上求实、工作上务实、行动上落实,继承、巩固和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思想与工作作风,正所谓“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特别是在安排领导政务活动、深入基层检查调研等工作方面,一律轻车简从,减少陪同,食宿均安排在服务区或职工食堂,杜绝不切实际摆“花架子”、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的形式主义现象。
    抓住“清廉”这个基础,营造清风净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实质就是腐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在于“搞活动”,而在于转作风。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言与行、做官与做人、修身与立业相统一。广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上,用在发展上。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有利契机,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重要载体。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勇挑重担,以身作则,夯实理论基础、听取群众心声、带头根除“四风”,增强“底气、紧接“地气”、弘扬“正气”,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提高企业的和谐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