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期 第128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6-1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梦回包家山
----------小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五周年系列报道二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周迎春

    2009年5月28日,小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康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通达的历史,小康数万建设者也结束了3年多“挑战极限”的拼搏岁月!
    5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小康高速,如画如虹、景美路畅、井然有序。然而,在曾经的“小康人”的梦里,仍然是昼夜的波澜壮阔,悲壮的沧海桑田。他们,有一段同甘共苦的难忘经历;他们,有一种难以释怀的“小康”情结……


一段记忆
    梦回包家山,这是“小康人”尤其是曾经在包家山隧道战斗过的建设者们的同感,在那巍峨的群山之中,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他们太多的故事和记忆。
    一位年过半百的四川籍小康建设者,每年只要有假期都会一个人到包家山隧道来看看。他说:“每当走进隧道深处,随着过往车辆的回声,站在路旁,闭上眼睛,仿佛就重新回到了当年作业的场面。许多人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奋战抢险的场面永远是那么的震撼心魂。”
    “包家山隧道在施工前不具备任何条件,通讯不通,水电道路基本设施也都是从零开始,施工之初无一便道,建设者硬是靠拖拉机和人力将大型施工设备拆成零件,运上山后重新拼装。”这是一位“小康人”发表的一篇博文。
    小康高速地处南秦岭山脉,遇水架桥逢山钻隧,水都是必须要战胜的“拦路虎”。
    2007年8月8日凌晨3时,山洪暴发,付家河水位上涨3.5米,小康高速15标工地刹那间成了一片汪洋,下游工人住地岌岌可危,然而手机又打不通,15标项目经理王采成派人冒雨翻山,急行3个小时才赶到工人住地,挨个叫醒沉睡中的工人,76名工人摸黑撤离。当最后3名工人趟着漫过大腿的洪水刚刚到达安全地带时,工棚瞬间被冲得无影无踪,如果再晚几分钟,那76条人命就没了……时至今日,每当回想起那次洪灾,亲历者们仍然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认为这是一个“不敢回想”的故事。
    在掌子面配备救生衣、救生圈和气垫船,这是包家山隧道的独创。因为小康高速控制性工程包家山隧道频频遭遇“水灾”。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睡梦中惊醒。”如今说起那次较大的涌水,项目经理肖辰裕仍然“心有余悸”。那几天陕南连降大雨,麻坪河、寇家沟、梯子沟水位暴涨,3号斜井内发生特大涌水和井喷,涌水量达到1300立方米/小时,如果不及时抽水,已掘进的4个掌子面将被洪水淹没,斜井也有可能报废,隧道工期将大大延后。涌水从高处喷出,连石带泥顺着坡度37度的斜井一起往下冲。肖辰裕面对从地面喷出3米多高的水柱,冒着生命危险,带领突击队站在齐胸的洪水中,指挥一部分突击队员站成一排挡住凶猛的洪水,另一部分队员用沙袋堆成墙挡住泵站……确保了3号斜井没被涌水淹没,挽回经济损失至少5000万元。
    安川分公司经理、原小康建设管理处处长段小平说,小康高速2005年10月31日开工,2009年5月28日建成通车,历时1303天,先后3万多人参与建设,每天都有上万人在工地上忙碌。在小康建设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对于“小康人”来说,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都有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在安川分公司一楼展厅,陈列着一些头盔、钢钎、风钻、雨衣、雨鞋、手套、电筒等“文物”,每一个物件都有感人的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是奇迹的见证,每一个物件都留存着永恒的记忆。进入展厅,看着一件件展品,汗流浃背的身影,蒙着粉尘的笑容,放炮声、风钻声,历历在目,声声震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大干现场。


一种精神
    “顽强拼搏,挑战极限,攻坚克难,大苦为荣。”省交通集团董事长、时任省交通集团总经理韩定海数次深入小康高速建设工地,感慨很多感受很深,总结出了16个字的“包家山精神”。
    “包家山精神”就是“小康精神”,“小康精神”就是“交建精神”。
    “乐吃大苦的顽劲、挑战自我的拼劲、攻坚克难的忍劲、永不懈怠的干劲。”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时任省交通集团董事长杨育生用28个字为“包家山精神”作了诠释。
    包家山隧道全长11.2公里,自北向南穿越了南秦岭山脉的青山、玉皇山、包家山3座海拔1100余米的山峰和李家沟、玉皇沟、梯子沟、麻坪河等多条沟谷,是名副其实的“地质博物馆”,堪称中国公路隧道“地质灾害库”。
    穿越断层破碎带37条,大型褶皱带3处,滑坡、崩塌、溶洞等不良地质带25处。包家山隧道被誉为“最艰难的工程”。2006年4月开工,2009年1月全线贯通,分3个标段掘进。建设期间,共遭遇涌水、涌泥、涌砂146次,塌方168次,其中特大涌水8次,大塌方5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梁文灏及国内有关专家应邀“把脉”,为治理涌水提供“良方”。
    包家山隧道创造了国内公路隧道施工10个第一,实现了特长隧道安全生产“零死亡”。2009年完工后,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陕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省部及地方优质工程奖6项,授权专利6项,受理专利3项,2013年6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今年5月28日,是小康高速建成通车5周年纪念日。“小康建设者们不仅为安康修筑了一条快捷大通道,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包家山精神’”。在小康高速通车5周年座谈会上,安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安利说。当天,安康市政府对安川分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慰问,与会人员参观了小康高速公路建设展厅和分公司荣誉室,回顾建设时期的艰辛历程,重温了“包家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一致认为:“顽强拼搏,挑战极限,攻坚克难,大苦为荣”的“包家山精神”,已经成为市直部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安康地区得到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个典范
    小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是安康公路项目建设的重要典范,建设时期形成的征地拆迁、施工技术和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安康公路项目建设的蓝本。安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谭书宝说,在近几年安康境内几条高速和安康至岚皋二级路等重点公路项目建设中,都充分借鉴并运用了小康模式和管理经验,取得了非常好成绩。
    在工程管理中,小康建设管理处突出“好”字,强化质量监管;突出“快”字,确保工程进度;突出“和”字,构建和谐交通;突出“稳”字,狠抓安全生产;突出“廉”字,推行廉洁从业。确立了“坚持一个统领、两个加强、三个提高、四个目标、五大亮点”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推进整体工作稳步前进。一个统领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小康高速建设的全局”;两个加强即“加强小康高速人性化管理,加强小康高速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小康高速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小康高速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四大目标即“实现计划任务目标,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的目标,实现廉政建设目标”;五大亮点即“房建以徽派建筑为主,沿线绿化以竹林为主,隧道洞门推行‘零进洞’、‘无洞门’,上边坡推行生态防护,边沟采用碟形水沟”。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小康管理处本着以修大路带小路,与地方和谐相处的原则,致力把小康高速打造成“文明路、环保路、致富路”,积极配合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努力解决和消除因高速公路建设给沿线群众带来的生产、生活不便问题,达到“路地双赢”的目的。
    历经风雨见彩虹。2009年6月23日,安康市委、市政府对小康高速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公开表彰。交通集团小康建设管理处被授予集体一等功;小康建设管理处处长段小平被授予个人一等功。2011年12月,小康高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被评定为“优良工程”。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