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期公路统筹管理、行业服务等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公路环境整治、安全运营的新要求,我们要积极落实交通行业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即“四个交通”)这一主题,努力打造以畅通公路、平安公路、生态公路、文化公路、民生公路、科技公路为内涵的美丽铜川公路。
围绕综合交通 提高统筹能力
做好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障工作。一如既往地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封闭式管理”的方针,全力做好征地拆迁、施工环境保障以及相关事宜的协调工作,为高速公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确保包茂高速二通道明年底建成通车、合凤高速新区至照金段明年通车,进一步构筑与全市国省干线、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相互衔接的多元化公路发展格局,使高速公路真正成为助推铜川社会发展最有利、最快捷的经济腾飞路。
加快境内干线农村公路升等改造。积极推行“政府引导,行业推动,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合力办交通建设模式,确保210国道川口至耀州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明年9月底建成,耀州照金红色旅游环线东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明年建成,构筑全市“五纵六横七链接”公路骨架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国家加大交通扶贫投入的历史机遇,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优惠措施,全力推进乡村公路、产业公路及旅游观光公路的建设升等工作。
巩固完善干线农村公路统筹管理。坚持部门领导、行业主管、区县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关系,维护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充分发挥部门统筹协调,行业有效监管作用。落实区县政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责任,确保“两个纳入”,真正做到把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市县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农村公路养管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围绕智慧交通 提升服务品质
加快建立全市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合理规划,在全市重点路段建设、改造国省干线交通流量自动化观测站点;推进路政治超监测站点、路网运行监测系统整合,扩大路网监测覆盖范围。积极构建全市路网运行定期汇总通报制度,形成灾害天气、旅游旺季公路阻通信息和路网运行情况分析机制,动态把握路网运行状况。充分发挥在国省道重要节点设立的可变情报板作用,及时有效发布路况、气象、施工、交通管制等信息,并通过网站、呼叫中心、手机应用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出行信息,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利用公路服务区、道班房等公路沿线设施,提供尽心的公路服务。
加快建立全市公路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按照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能的要求,推进行业资源整合,尽快形成全市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数据中心等基础软件系统,实施公路养护巡查系统、公路路政和治超管理信息系统、计划统计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重点业务系统的整合集成,实现全市公路交通数据统一和资源共享。
加快建立公路路网调度指挥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涵盖重点路桥监控系统、交通事故检测系统、交通流量调查系统、路网信息发布系统、路域与路面环境监测系统的路网调度指挥中心,实时直观地监控公路状况,为应急处置和公路智能化管理提供基础性保障。
围绕绿色交通 整治路域环境
牢固树立低碳环保意识。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渗透落实节能环保理念;严格落实公路建设同步施工、同步保护、同步绿化美化的原则,呵护生态环境。提高公路沿线闲置土地绿植利用效率,提高公路设施装备节能环保水平,逐步在铜川市建设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交通系统。
积极推广最新科技成果。要积极推广、利用各种低能耗、高效能、安全型的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注重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利用路面冷再生、热再生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环境的最小破坏;采用共振碎石等技术,逐步实施铜川境内210国道水泥路面的“白改黑”改造,逐步对全市干线公路实施噪音屏蔽补救完善工程。对新建公路进一步落实到位,确保消声屏障,减少沿线群众噪音污染。
精心实施日常养护管理。严格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推进铜川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重点做好210国道治污降霾工作。严格落实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责任,严格机械养护作业时间和频率。利用路政治超检测站建设车辆冲洗台,对过境脏污车辆进行及时有效冲洗。实行“路警联动”,杜绝车辆飘散遗撒行为。
围绕平安交通 提高应急能力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尽快完成公路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与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实施安全生产企业标准化达标工作。推行“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安全管理程序化。落实安全责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无缝链接的责任制网络。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一票否决”,严格奖罚措施,严格责任追究。
全面完善公路安保设施。严格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规范道路标志标牌,有效解决路网转换的信息衔接问题,线路目的性信息的连续问题,重要交叉转换节点的信息呼应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在重点危险路段设置紧急避险车道及防护栏;对事故多发点实施安全整治,确保各种病危桥梁、隧道及各种地质灾害路段能够及时处治。对重点路段增设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漆划各类交通标线等。
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强化与上级应急预案衔接,构建覆盖全行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公路应急能力。完善公路应急抢险队伍,做好培训、演练和集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以确保道路安全通行为重点,定期开展重要危险灾害路段安全评估。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对大跨度桥梁安全性及时进行监测和评价。严格执行桥隧定期检查及定期巡检制度,完善危桥病桥监管维修工作机制,夯实桥梁养护管理六级责任人制度,完善桥梁档案,确保桥梁运行安全。规范安全监督检查行为,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做好重大节日、敏感时段、重点路段的安全通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