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餐了”、“单位食堂可以吃饭啦”、“总算有咱自己的灶了”,微信朋友圈状态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如此感慨;而“味道不错哦”、“看着是不是就想来一口”、“这是增肥的节奏啊”、“家常饭,干净、方便、节约”、“美包包”等点赞、树拇指、流口水的好评不计其数――这些都是5月28日西安公路管理局机关职工的微信主题。不禁要问,单位有食堂吃饭,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啊,为何还要欢呼雀跃?是炒作?殊不知,其中有故事。 西安公路管理局位于城墙内,办公楼是上世纪70年代建起来的,受空间限制没有设食堂,单位职工就餐一直在附近的几个巷子,夏天一身汗、冬天打冷战、雨天全身湿,尤其是工作久的老同事,十几年、几十年就那几个地方吃饭,一到中午就发愁。有时,常会因为食物不卫生闹肚子。马路中间新设了防护栏,想吃碗面还得长途跋涉,绕行一、两站路……职工如此,单位领导也头疼,碰到上级检查、群众来访,饭点了,没地方吃。出去,时间长、花销不小,违反规定、影响不好。几番争取努力,上级同意了盖食堂的申请。可新难题接二连三:往哪盖?院内没有地方,在办公楼顶层加盖,因城墙保护需要,规划局不批;把机关档案室搬走腾出来的空间,必须严格符合天然气管道架设安全指标,要改路线、新开口;建好后,如何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机关部分人员要经常上路,就餐人数流动性大,要保证供应又不能浪费。对此,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全体职工问卷调查、向其他单位学习取经,随着整套食堂管理制度的出台,种种困难都被一一克服。职工食堂只是西安公路管理局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要求的一个例子,活动开展以来,公路局党委结合实际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分“集中整治、建章立制、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扎扎实实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立足日常、狠抓细节。制订《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精简无实质内容的转文、杜绝应付了事的发文,提升文件质量,上半年同比减少了32%的公文数量;修订《会议管理制度》,规范会议内容和程序,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力行少开会、开短会和合并会,上半年同比减少了35%的会议费用支出;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实行“廉政灶”管理,公务接待一律在机关食堂,定额开支、限员陪同,并在基层所有单位推行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出台《机关车辆管理规定》,下基层一律拼车、市内公务使用公交卡;印发具体可行的文体活动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乒乓球、羽毛球、演讲、歌咏比赛和劳动竞赛、书画摄影展赛等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 建章立制、立足长远。将4月定为“制度建设月”,机关各部门针对各自承担职责及工作内容,分“查、改、补”三步,对全局现行的内部管理及行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及时废止不适用的制度3项,修订完善制度规定23项,重新订立制度办法16项,推进“规范有序、制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变动交接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全局人事管理工作,规范人事变动过程中业务、资产、财务交接程序,保障了各项工作衔接顺畅及国有资产、财产安全。2014年以来,全局调整、选拔了20余名科级干部,轮岗交流了160多名机关、基层工作人员,畅通了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渠道,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使用机制。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局领导班子注重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班子成员不定期带着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针对自己分管的具体工作,与县段、超限站负责人进行现场交流、探讨,与一线职工谈工作、聊生活,营造良好氛围,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提升服务、奉献社会。严格落实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便民利民措施,在认真做好公路服务区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开放G108新丰道班、桃李坪道班,G210黎元坪道班,S101柿园子道班,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加水、临时停车、如厕服务,每到节假日等车流量较大的时节,局教育实践活动小组办公室会联合养护部门对上述服务进行提醒和督导;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路政管理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以往的20个工作日办结缩短至14个工作日办结。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西安公路管理局教育实践活动已完成总结收尾,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到位。尤其是难点、重点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廉政灶”推行后,局领导感触更深:一是节省了费用,让钱更多的花在刀刃上,更好地服务于公路养管工作;二是让基层职工群众觉得是真正改变了作风,让他们觉得这样的干部更有心思、更有能力为群众办事。最后,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有益处,减少“三高症”,有“本钱”干好各项工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