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期 第131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9-2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一版 下一版 >
空中“华尔兹”
----------西咸北环线上跨陇海铁路转体桥成功转体速记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 路 通讯员 侯卫洲


    9月18日,笼罩在关中大地半个月之久的阴云终于散去,久违的阳光温和地照耀着西咸北环线的工地。

    在咸阳市茂陵附近,一座总重1.3万吨的跨铁路转体桥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跳起了“华尔兹”,一个漂亮的空中转体82.4度,稳稳地搭在对面“舞伴”的肩上。
    “报告总指挥,桥梁转体完毕,用时70分钟,主线偏距2毫米,梁体高度误差3毫米,顶底板宽度误差2毫米,顶底板及腹板厚度误差2毫米,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指挥人员向总指挥、西咸北环线项目管理处处长党延兵报告。
    “西吴枢纽立交主线桥上跨陇海铁路转体立交桥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设计施工的第一座转体桥,采用分幅同步转体的方法,梁面宽度为国内同类型之最。”望着成功转体后的桥梁,党延兵长舒一口气,转身告诉记者。
    “这座转体桥是西咸北环线项目两个控制性工程之一,结构特殊,工艺复杂,监控量测标准高,技术难点较多,精度控制要求高。一是夹角大、大体积一箱两室斜腹板箱梁非常少见;二是主桥箱梁线形复杂、平面又位于缓和曲线上、桥面存在超高,结构存在较大的横向偏心,给转体施工带来较大难度;三是转体系统安装精度要求高,结构误差偏差必须控制在毫米范围内”。负责转体施工的路基9标项目经理梁建忠说。
    说话间,一列火车从桥下呼啸而过,公铁相交的场面蔚为壮观。
    再看看这座转体桥:左幅主墩高11米,梁宽20.75米,重量约为7000吨;右幅主墩高8.5米,梁宽17米,重量约为6000吨。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10米高空中华丽转身,分毫不差地落在指定位置,其难度一般人难以想象。
    为了便于记者理解,项目总工程师王小岐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号称世界之最的沪杭高铁转体桥只转了29度,梁宽也仅为13.4米,而我们眼前的这座桥抛开其他因素,单从转体角度、梁面宽度来说,远远超过沪杭高铁转体桥,并且是双幅同步同向转体,精度更是难以控制。
    比以高标准而著称的高铁还厉害,王小岐的一番话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
    西咸北环线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要求确保于2015年建成通车,项目所面临的建设环境、工期压力都十分巨大。而作为项目控制性工程之一的跨陇海铁路转体桥则成为确保工期的关键。
    2013年7月6日,承担该桥建设任务的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迅速组织参建人员进场,力图将这一控制性工程变为可控工程,决不能拖整个项目工期的后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用地是施工单位进场所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在项目建设用地还未全面交付之前,为确保控制性工程先行开工,项目管理处积极协调,多次带着施工单位到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加快控制性工程用地的征迁工作。2013年12月处,21亩建设用地正式交付使用,桥梁主体施工攻坚战全面打响。
    陇海铁路是横贯东西交通大动脉,客货运列车通行频繁,平均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如果直接在陇海铁路正上方建桥,哪怕有一个小石子掉下去,都会对高速驶过的列车构成威胁!”王小岐说。
    为避免对铁路运行的干扰,保证既有铁路运营安全,经过管理处与项目施工单位的多次勘察设计,决定采用平面转体施工的方法,即先与陇海线平行建造,然后再转体与两侧桥梁对接。“先建后转”听似轻松,实则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此,项目管理处多次组织北京、西安、太原等国内转体桥专家对方案进行研讨与论证,确保了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针对质量控制制订了严格跟班作业制度,从监控量测到混凝土养护,从预应力张拉到孔道压浆,每个细小的工艺施工人员都一丝不苟的完成,转体核心部位球跤安装更是以分毫不差的精度完成了安装。项目管理处也制定的了跨陇海铁路转体桥专项考核方案,单项考核奖罚,极大地调动了施工单位的建设积极性。2014年8月5日,桥体施工完毕,比计划工期提前15天。
    由于转体桥主墩桩基距离铁路中心线仅10余米,安全防护要求高,且一次浇筑混凝土方量大,转体角度大,封锁铁路时间长,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极为繁琐。为此管理处、项目部都安排专人负责手续的办理工作。2014年9月16日,转体桥施工要“点”完成,铁路客运“空窗期”从18日15时05分开始,至16时35分结束。
    9月18日中午,现场工作人员身影匆忙,进行最后一次“转体”前的大检查。
    “转体地面指挥中心,请对动力牵引系统作第三次确认!”总指挥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地面指挥台工作人员迅速进入桥面支撑梁体。
    数分钟后,地面指挥中心通过对讲机传来消息:准备就绪,等待转体指示!
    18日15时05分,指挥中心下达“转体”命令,转体桥体开始缓慢移动。
    15时09分,角度装置指针缓缓指向数字5。
    16时10分,转体桥指针指向75度。总指挥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要求动力系统逐渐放缓,增大摩擦,减少转体桥惯性。
    16时20分,南、北、地面指挥中心同时向指挥台发回消息:转体到位!82.4度,转体成功!
    西吴枢纽立交主线桥上跨陇海铁路转体立交桥的建成,标志着我省高速公路在跨既有铁路线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谱写了陕西高速公路建桥史上新的篇章。
    采访结束时,已近傍晚,夕阳中的转体桥更似张开双臂的舞者,紧紧地拉着舞伴的手,在关中平原这块厚重的土地上翩跹起舞。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