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期 第131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9-2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把爱留在平凡的日子
----------记镇巴公路段小毛垭道班班长陈洪勇      
新闻作者:文 / 张福涛 姚清儒

    1997年,陈洪勇从父亲手中接过养路工“接力棒”,正式走进大巴山深处开始了公路养护工作。也就是从迈入公路段那一刻起,他把一切交给了公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养路工”这一平凡却又有着大爱责任的称呼。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陈洪勇2004年荣获汉中市公路管理局“十佳养路工”荣誉称号,2005年被陕西省交通厅评为“青年岗位能手”,先后4年被汉中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5年被镇巴公路管理段评为“先进个人”。“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干好,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出点名堂”。这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他的座右铭。他吃苦耐劳、以苦为乐,以班为家,忘我的奉献精神,昭示出一名公路人的高尚情怀。“知识分子讲究活到老学到老,我是个干活的,但我必须要把本职业务学好用好”。刚参加工作时他没有什么经验和技术,便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业余时间也不忘学习有关公路养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机械操作技能。正是凭着一股子执著不怕苦的劲头,他熟练掌握了汽车驾驶、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和砸石机等多种公路工程机械操作技术,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迅速由一名普通养路工成长为生产骨干。


关键时候决不能掉链子
    近几年来,镇巴境内地震、冰冻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身为道班班长的他能时刻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感召着每名职工。2008年暴风雪袭击,210国道多处中断,红石梁、拴马岭、大毛垭、小毛垭等四处越岭路段道路全部结冰,特别是杨家寺道班所养护的红石梁、拴马岭路段路面结冰厚达5厘米,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冰冻天气的第一天开始,为确保道路畅通,陈洪勇同志一直奋战在抗雪救灾中,他连续上路15天,每天都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哪里堵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险情他就赶到哪里,带领道班职工融雪去冰,疏导交通,灾情最严重的那几天,他日夜战斗在抗雪救灾的第一线,快速的反应,有效的抗灾,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获得各方一致赞誉。2010年7月24日,镇巴县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整个山城停电、停水,交通、通讯全部中断,情况万分紧急。“我们公路人,关键时候决不能掉链子”。这句话,陈洪勇经常挂在嘴边。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一这条通往县城的生命救援通道,陈洪勇和其他的抢险队员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工作中去,他带领一队人员最先进入到受灾地段,设立警示标志、摆警示筒、编铅丝笼、扛沙袋、配合大型机械加固河堤、修便道等,经过36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抢通了一条进入镇巴县城的生命线,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全县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条件虽苦不要紧,这是组织信任我”。小毛垭道班距离镇巴县城有50多公里,养护路段全部在海拔1200米以上,驻地盐场镇煤炭资料十分丰富,出入这段路拉煤的车辆比较多,加上风大,道路两边长期是两条一米多宽的煤灰路面,每天都需要职工反复清扫,是条件最艰苦的道班,是大家不愿去的地方。在确定人选的时候,陈洪勇主动请缨,迅速展开工作,在不到一个月时间,辖养路段就焕然一新,路况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他的带领下,小毛垭道班高标准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和临时性工作,成绩突出,当年被评为汉中公路局“十佳道班”。


养路是我的事业
    参加工作18年来,他在黑夜里加过班,在风雨中抢过险,曾有过寂寞难耐的痛苦,也有过忠孝不能两全的煎熬。由于他的家在距离县城70多公里远的三溪镇,每天只有一趟发往三溪镇的客车,对于一周正常两天假期来说,回一次家真的是太匆忙了,可他为了工作,经常是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家,汛期甚至几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的一切全交给了妻子打理,他早已把道班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了。当问起会时常想家吗?他说“不想是假话,但肩上有责任,所以一直有愧于妻子和78岁高龄的老母亲”。“养路是我的事业,我必须要热爱我的工作,衷于自己的事业”。在荣誉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生活的艰辛。


    编后语:一个养路工人,在他钟爱的事业上坚持着自我,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月朗星稀;无论是尘土飞扬,还是风雨交加,他担任道班班长9年来,任劳任怨,拼搏奉献,顶烈日、冒严寒,风餐露宿,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把对公路事业的大爱留在了平凡的日子。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