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期 第63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12-2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按图索骥逛三秦
----------读李孝希《走读陕西》      
新闻作者:文 / 丁 晨
    在一个微风拂面,寒意阵阵,人们一般不愿出门远游的落叶飘飘的初冬时节,挚友孝希给我拿来一大沓他的书稿,冠名《走读陕西》,说让我给他的书写序。我竟贸然欣然地应允了。
    给书作序,对我来说开天辟地第一回,我是读书读序的人,写序那是有资格的人干的事,与我有什么干系呢?因此我诚惶诚恐,很茫然,很贸然,没有底气。
    但孝希老弟是我相识20多年的挚友。经不住他的软磨哄骗,我欣然屈服了。我们同是“老三届”人,同样的阅历、同样的命运,使我们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共同话题。孝希是地道的那种“不叫不到、不给不要、不争不闹”的老陕。处世低调,淡泊名利,办事认真,爱人助人,谦和诚恳,倔犟执著;生活上不讲究,甚至也不修边幅,平素看似大大咧咧,其实是心中有数、有见地的人。他是靠能力、毅力和善心、恒心搏击人生、面对工作的人。抽烟、摄影、看书、集邮、炒股和研究他所喜欢的学问,都是他的嗜好。这些是他给我的印象,也是我对他的评价。
    厚厚的书稿,我不敢出门远行,耗费了数个晚上拜读大作,用“心”“走读陕西”。我以为陕西107个县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我都去过了、都知道得差不多了。细细品读老弟的大作,我才恍然大悟:我学养浅陋,经历有限,许多人文历史知识,我根本不知道,许多景观我压根没去过。譬如书稿“曲江寒窑的爱情传奇”一节,寒窑我虽去过,孩提时代从老人讲的故事中,也略知王宝钏寒窑苦等薛平贵10多年的传奇传说,但其他一概不知。读了孝希书稿这一节,不能不为作为丞相女儿的王宝钏相爱一个贫困潦倒的乞丐薛平贵,并苦等18年的凄美爱情故事,所感染,不能不为孝希的精彩叙述和美妙文字,所吸引。又譬如书稿《华山传说》一节,这老弟不知从哪弄来恁么多、恁么全有关华山的浓情感人的传说和圆润奇妙的故事。什么巨灵神“华岳仙掌”、沉香挥巨斧“劈山救母”、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凤”,什么大文豪“韩愈投书”苍龙岭留遗书、宋太祖赵匡胤与道教名士陈幌缕濉安┺氖渖健币约疤上老君扶犁挥鞭筑“老君犁沟”……娓娓动听、惟妙惟肖,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让人不可不卒读、不可不华山一游。书稿中除了什么《十大胜景》、《史前文化》、《帝陵名墓》、《名城古镇》、《宗教寺庙》、《都城遗址》等魅力诱人的老陕人文景观外,还有旖旎雄奇的三秦自然景观。譬如什么“神舟南北界,华夏分水岭;一脚踩南北,一水流两域”的三秦“群山之父秦岭太白山”、号称游不腻的西安后花园“踏歌翠华山”、《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里产生爱情韵事的地方“把柔情爱意撒在洽川”、大诗仙李白惊叹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哉,壶口瀑布”、陕西最大的高原沙漠淡水湖“醉在红碱淖”以及相传姜子牙隐居垂钓的“溪水叮咚钓鱼台”等等,风光千姿,炫目迷幻,神秘莫测,令人神往。另外,孝希的书稿《走读陕西》还有一集“什锦杂记”,是作者心灵的倾诉和流露,有写人的,有写情的,有写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爱恋,也有写对大自然的感悟。文笔细致入微,缠缠绵绵,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别有情趣。
    读罢孝希老弟的书稿,缱绻返顾,掩卷沉思,我不由惊叹,“乖乖,这么浩大的工程,老弟是怎么完成的?”李孝希是一个省局的办公室副主任,他每天有多少繁杂的公务和文字工作要去做啊?并且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可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正是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不知牺牲了多少假日和夜眠?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和书籍?也不知走访了多少地方和山川名胜?忙里偷闲,排除干扰,爬格子、做照片,创作出了如此令人注目的书稿《走读陕西》,实属难能可贵,可敬可佩,可喜可贺。《走读陕西》文笔丰实而洒脱,典雅而凝练,娴熟而老道。这是一部了解陕西、认知陕西、研究陕西不可多得的文图并茂的好书。它不仅有浩瀚资料、钩沉纪实、历史掌故,还有美丽传说、民俗风情、生动故事,更有作者的独到见地、真情实感和良苦用心。
    面对眼前这由心血冶炼而铸成的洋洋大作,我不胜感慨,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兴奋而感动。这不正是孝希老弟对我们脚下这片古老而神奇的三秦热土根深蒂固的挚爱和稔熟之作吗?
    感谢老弟李孝希,让我不出家门,重新游览了陕西,认知了陕西。但愿《走读陕西》早日付梓出版,企盼更多的人能按图索骥,走读陕西,热爱陕西,投资陕西。
    窗外仍寒风依依,但心意暖暖。念与孝希老弟20多年之友情,写此拙文,不敢为序,只作读后感吧!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