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期 第63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12-2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山区公路水毁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
新闻作者:文 / 张宏浪
    今年7月28日晚至29日,商洛境内普降大到暴雨,特别是丹凤县铁峪铺降雨量达259.7mm,山洪暴发,河水猛涨,致使312国道丹凤铁峪铺段水毁极为严重,造成公路9处中断,近2公里。受地理地形影响,山区公路大多依山傍河而建,所以极易遭受山洪灾害袭击。每到雨季时,山洪汇集,严重危及公路安全,轻则造成塌方阻车,重则冲毁路基,中断交通,不仅严重影响公路行车,而且对公路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探索防治水毁、提高公路防洪抗灾能力,是公路部门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积累水毁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才能使公路水毁得以减少和根治,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行车环境。笔者就312国道丹凤段“7.28”特大水毁情况,分析公路水毁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公路水毁的防治谈点粗浅看法。
公路水毁原因分析
    (一)受地形影响。312国道丹凤铁峪铺段线路多沿铁河河谷布设,而铁河河沟狭窄,山洪暴发时来势凶猛,比降大,流速快,同时洪水中夹带大量的树枝及泥石,常常使边沟及涵洞进水口阻塞,导致排水不畅,极易突发成灾,防不胜防。
    (二)山区公路地形复杂,坡陡弯急,路面较窄,防护工程设置较少。山洪暴发时,多伴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公路等基础设施极易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公路建设成果毁于一旦,而且恢复难度较大。
    (三)由于山水汇流,水流急湍,河水易涨易退,加之河道弯曲较多,与河流并行的公路路基边坡经常遭到严重冲刷,导致边坡坍塌,形成路基缺口,危及行车安全。
    (四)雨季时间较长。经常连降暴雨,使山上植被覆盖层全部处于饱和状态,增加了覆盖层的下滑重量。由于雨水渗入,使覆盖层与山体岩层的粘结面摩擦力减小,失去平衡稳定,致使深挖路段边坡滑塌。
    (五)在公路改建时,个别涵洞的设计不合理,对雨季公路正常养护造成很大的水毁隐患。
    (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植被抗洪能力非常脆弱,稍有暴雨发生,就会有泥浆砂石涌上路面,阻塞交通。
    (七)河道采砂管理不到位。受利益驱动,群众采砂时超深超量采挖,造成公路防护挡墙基础掉根,抗冲击能力减弱,造成墙倒路毁。
    (八)沿河道乱占、乱挖等现象屡禁不止,改河造田,占河建房,导致河道缩窄,河势改变;生产、生活垃圾侵占河道,导致河床淤积抬高,迫使河水改道,河道变窄,行洪不畅,洪水灾害发生时,极易冲毁公路。
    (九)投入不足,防洪减灾措施滞后。虽然有些路段设置了防护工程,但大部分防护工程基础埋置深度不够,基础常被冲刷外露。
公路水毁防治措施
    (一)公路水毁防治应从设计源头抓起。无论从选线,还是路基挡墙防护设计,都应考虑到水毁这个因素,有意识消除可能导致公路水毁的隐患,提高公路自身的抗灾能力。
    (二)在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地质水文情况,适应提高抗洪标准,避免日后重复投资。不论是桥涵或挡墙基础设计,应有必要的埋置深度,为防洪水冲刷,必要时应设护坦。与河流并行的公路设置的防护工程,其基础应适当加深,防止洪水冲刷。
    (三)公路排水尤为重要。在设计时,应考虑设置一定的排水设施,如边沟、跌水、急流槽、挡水墙、盲沟等小型排水设施,小设施在关键时也能解决大问题,它是防止淤塞,确保水流畅通的充分保证。
    (四)公路日常养护中,小型桥涵淤塞是个突出问题,不但养护难度大,而且极易因堵塞造成洪水发生时路基路面被冲毁。在设计时应注意涵底留有一定的坡度,使山洪携带的泥沙通畅排泄,涵孔径应考虑为滚动石块留有足够空间,在涵洞的上游合理设置拦沙坝,拦截大颗粒泥沙,便于洪后及时清除。
    (五)加强日常养护,防治公路水毁。公路水毁防治应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水毁隐患消除在日常养护中,一是加强易水毁路段的观测和预测。对一些活动性滑坡安排专人定期观测,做好记录,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尽早制定防抢预案,避免事故的发生;二是防汛于非汛期。在养护生产安排上要提前考虑预防水毁问题,在汛期到来之前应将水沟、涵洞疏导清通,保证汛期排水畅通,对一些排水不畅、易发生堵塞的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些必要的排水构造物,公路下边坡应以加固路基为主,对路基出现下沉、淘空的要提前进行加固,防止病害扩大;三是加强雨天巡查。它可及时发现险情,随时清除边沟淤塞,通畅水流,防止泥水上路造成病害;四是在水毁抢险中,对崩塌体应先卸后清,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对滑坡应采取综合处理方案,不能一味采取清除的方法,一刀切的靠清除,有时会使滑坡体越清越大,越清越多,对一些小型滑坡可以多防少清,如采取砌矮挡墙进行防护等,这样既能达到防滑目的,又能节约资金。
    (六)加强生物防治。公路水毁防治,在采用挡墙、护坡等工程措施的同时,也应重视生物防治,增加植被,改善自然环境,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稳固边坡的作用。对易遭受洪水冲顶和淘刷的沿河公路,在路基边坡上多种草、多植树;在滩地上植造防水林带;在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山坡上种草、植树,这样会使公路水毁大大减少。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