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期 第133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冬日暖阳
新闻作者:文 / 李晓会
    笼罩天地多日的雾霾终于招架不住西北风的撕扯,衣衫褴褛地逃走了,把蓝天还给了白云,把星辰还给了夜空。太阳的脸也就明亮了许多,虽比不了春日的明媚娇妩,但比那灰头土脸的朦胧日色要和暖,可亲的多了。
    午后,我懒懒地倚在南窗下的椅上,身体被这冬日的阳光笼罩着,像是从冬日的冷峻中,一只脚踩在了春的岸边。耳边流淌着丝竹的天籁之音,闭上眼睛,《高山流水》轻漫的滑过,我沉浸在阳光的抚慰和音乐的润泽中,任手中的书滑落,思绪漫天飞扬,追回那渴望暖阳的童真年代。
    六零后、七零后的小学时代,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资格或条件享受任何取暖设施的,唯一天然绿色环保的取暖就是“晒暖暖”。下课了,我们一窝蜂地涌出教书,为的是抢占有阳光的墙角,女孩子一字排开,顺墙而站,然后一起喊唱童谣:“爷婆爷婆晒我来,我给爷婆他娘端水来……”我们的身体随着韵律左右摇摆,声音一遍高过一遍。男孩子则没有这般安分,他们一般会“扛暖暖”,也是顺墙一字排开,两边的人往中间用力扛,这样队伍中站不稳或身体瘦小的就会被挤出来,然后他们再继续往两边排,挤出来再站进去,直到汗水微泽,脸红脖子热了。
    遇到阴雨天,教室后面就成了男孩子的天地,他们会靠在后墙上“扛暖暖”,尽管一个冬天下来,墙皮就会脱落,老师却总是带着笑容,看我们热火朝天的抗冬。等来年开春暖和了,老师会给后墙上再抹上泥和麦草节活成的泥浆,满教室里都弥漫着泥土与麦秸的清香。我们在寒号鸟的哀嚎中,唱着童谣,抗过了一个个寒冷而又多雪的冬天。
    再到后来,在太白县上初中的时候,一到冬天,班主任老师就搬来自家的旧蜂窝煤炉子,家里有条件的同学就尽各人能力带些蜂窝煤来取暖。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偌大的教室,一只炉子虽起不了太大作用,但师生心里是暖暖的。留心看时,老师那双翻毛大头皮鞋穿在了我的同桌――家境最不好的同学脚上。可老师一个冬天穿得都是那双打了补丁的三接头单皮鞋。
    睁开眼睛,窗外秃的柳枝将天空很随意的描写成简笔画,偶有灰麻雀点缀一色,颇有点“老藤枯树昏鸦”江南意境,使冬日有了些灵气。这个冬天仍没有下雪的迹象,要是有点雪,冬天就会像那丰满的女人,让万物有了温润的感觉,那是最好不过的。
    人生的也有春夏秋冬,生命本身的轮回过程,凡人是无法逆转的。但可以调试的是自己的心灵,适应生命与自然的感觉变换,才不会使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演滑稽剧。              (作者系蔡家坡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