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期 第134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1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母亲的心意
新闻作者:高 阳
    在成长的路上,母亲的唠叨始终伴着我,在每一个固定场所和固定场合,只要母亲叫我一声,我都能猜到母亲接下来要说什么,那些话我倒背如流。无非是在我上学时,强调要好好学习的一系列话;在工作时,强调踏实工作的一系列话;走向社会时,强调要适应社会,什么吃苦耐劳等等之类。围绕这几个话题,母亲的唠叨有很多个版本,无论哪一个版本,都让我觉得那么烦。
    那年,我觉得自己确实长大了,决定了要嫁人,母亲原本也不同意,整整唠叨了两年,最后还是妥协了。那是我长那么大跟母亲抗争取得的第一个阶段性胜利,我终于可以远离母亲的唠叨,不再事事都由她做主,因为我嫁得那么远,她更多的时间里只能用话筒传递唠叨。
    过起自己的小日子时,我突然觉得没有母亲的日子怎么能叫家呢?每次见到跟母亲年龄相仿的老太太,都不由自主地去跟她做对比,觉得别的人无论如何地好,都不及母亲一半好。开心时,那么的渴望母亲在旁边冷冷地说上一句:“又得意忘形了吧?你还错得很远!”想起母亲泼凉水式语言,内心依然热乎乎的。委屈时,觉得能给予我温暖和安慰的依然是母亲,我能倒背如流的唠叨让我那么怀念。对三岁半的曹艺菲的发牢骚时,我的一招一式都是母亲的延续,包括表情与手势语,觉得没有更好的方式去教育我的孩子,也终于能体会母亲对我唠叨时的内心世界,所有的版本,其实只围绕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侄女从陕北老家返回来时给我带了两大箱东西。有小米,母亲说她种的时候没敢上化肥,谷子要成熟时,有鸟儿飞来吃,母亲不敢打药,跟父亲每天上山看着成片的谷子,赶走偷吃米粒的鸟儿,因为电视上说上了化肥打了药的农作物对身体不好。有黄米馍、米糕,那是她亲手做的、纯天然的、当地特有的小吃。有爆米花,玉米的大米的各一袋,那是母亲在五里开外的小镇上让师傅爆的。还有用米做的红酒,制作成功用时一个多月,但母亲说她给自己一点也没留。有粮食醋,那时经过多个环节才成为一种叫醋的调味品……千里路上捎来的心意,让我泪眼模糊,眼前幻化出母亲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冷冬天,围着我熟悉的围裙,一双小脚如何跌跌撞撞地为我准备这份“心意”。母亲的这份心意让我那么沉重,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动。
    母亲捎来的东西,我生活的地方都能很方便地用钱买到。但这份“心意”,这份“爱”无法用金钱衡量。母亲越来越老了,想起种种,我那么的自责,离母亲那么远,但牵挂却越来越近,希望她老人家健康、开心,留给我更多懂她的时间。
                                                                              (作者系陕西交通技师学院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