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期 第134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1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史铁生――轮椅上的精神跋涉者
新闻作者:王 丹
    如果说命运是一场戏剧,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在于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史铁生,这位当代伟大也苦难的作家,这位精神世界的独行者,在苦难的人生岁月中,默默地跋涉在自我灵魂救赎的道路上。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了最为健全和丰满的思想,他所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以温情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日益幽暗的心灵。
    对于人类而言,上帝是残忍的,但对于宇宙而言,上帝是负责的。当无情的命运挟卷着无尽的黑暗和绝望降临到这位普通的年轻知识分子身上时,他的人生就在一秒钟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残废的双腿意味着他将一生被“种”在病床之上,现实的一切对他而言在一瞬间都化作虚幻泡影,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与痛苦笼罩在他的天空,只有死神依旧诚实地在远方耐心地等待。在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危机之后,他想到了死亡。然而,上帝却在他万念俱灰之时显示出一丝仁慈。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史铁生在漫长的苦难岁月中终于堪透: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怎样耽误也不会错过的事,那么,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有额外的损失。可是,于他,活,比死更难。
    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热烈朝晖之时。史铁生心中那个灰暗阴冷的日头已经落下了人生的谷底,而另一面山坡的太阳却裂变出无比温暖的朝晖洒向大地,光芒万丈。史铁生扶轮问路,缓缓驶入地坛,驶入那个供奉着心魂和人性的地坛。
    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我们用另一种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在沉寂的时光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和灵魂。在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苦苦冥想中,史铁生在多维的时空中建立起了自己近于宗教般的信仰,努力地构建起人生的目标。一步步艰难而坚定地走下去。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盲愚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史铁生常常以这种超脱如佛的眼光辩证地审视着万物,最后又能与万物为一。他说:人的残缺不独是身体的,人所不能者,即是残缺,即是限制。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举步维艰,但他的思绪,他的灵魂,早已飞舞于大地长空,远山沧海,逍遥遨游在宇宙太空。
    对于命运,史铁生总有一种爱怨之情。他既敬畏命运,又深情款款,充满虔诚地礼赞一切生命。他明白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必然要不断经受苦难的宿命,唯有超越于世俗之上的真诚信仰,才是渺小生命的祝福。因此,当他回忆起在陕北插队的那段苦难的岁月,他的笔下竟然流淌出像《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样温情朴素的文字。那个贫瘠而荒凉的陕北,在史铁生的眼中却永远地飘扬着一面旗帜,它代表着人性中的一切善良,朴实,慈悲。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让他魂牵梦绕,心旌摇曳。他对陕北的一切有着无限的深情,无限的眷恋,以至于多年以后仍旧深情呼唤道: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越是走向生命的深处,史铁生对于生命越是看得通透。他将写作当成生命的艺术,在堪透生命的真相后,默默耕耘,走上了那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宇宙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而生命是别无选择的存在,克服孤独与荒谬的唯一途径就是融入人类精神的伟大行旅之中。史铁生以生命价值为准则,窥探一切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不断追问着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他赞扬呵护一切生命,无论卑微或伟大,因而他笔下的一切人物都充满神奇的魅力。在地坛中,他看到: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偶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树干上留着蝉蜕,寂寞如同一间空屋。在他看来,荒凉破败的地坛里是如此生机盎然,一切人、物,都是如此可爱生动。倘若缺少那一份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激情,是断然无法感受到如此细微的生命的律动。
    在生命的混沌之处,史铁生保持了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信仰。似乎在上帝面前,任何生命都是有缺陷的,但也因为宇宙和自然的不完美,才给人类留下了进化的空间。
    史铁生的文字总是在温情朴素中见其睿智的哲思。他所面对的困惑也是你我甚至全人类必将面对的。相对于茫茫宇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消息的传递和延续,所有的消息连接起来便是历史,便是宇宙不灭的激情,史铁生永远不会逝去,他将伴随人类社会得以永生。
    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一颗真诚而朴素的心,品史君之作,涵养生命之源,抚慰我们躁动的心灵,用健全的体魄,充盈我们的灵魂,在慢慢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系安康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