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期 第134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醉梦“腊八粥”
新闻作者:文 / 醋建伟
    大凡北方人都爱喝粥,炒上或凉拌几个菜,熬上满满一锅粥,再吃些馒头、花卷、大饼之类的主食,这样的一顿饭就成了,对刚从外面出差的人来说,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觉。
    说到粥,便不能不提腊八粥。以前天天盼着“腊八”。记得儿时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饭。如果赶巧在家,母亲便会早早起来熬粥,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
    喝腊八粥,是我国民间北方的一种风俗习惯。人们每到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家家就想方设法地煮一餐腊八粥,这粥是用包谷、杏仁、核桃仁、花生米、红豆、豆腐、蒜苗、木耳等物品,加上若干调味品,混合煮熟而成,俗称“腊八粥”,营养丰富,味道香甜浓郁。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腊月初)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习惯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游历名山大川寻道,苦行6年,每日仅吃一麻一米,后来因饥饿与劳累过度而昏倒在途中,被一位美丽善良的牧女发现了,牧女便用甘甜的泉水熬成了乳糜状的稀粥,亲手喂给佛祖吃。佛祖吃了这种粥,逐渐恢复了元气,终于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夜里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们为了不忘记佛祖得道以前所受苦难,便仿效牧女做法,煮粥供佛。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各个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诵经法会,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们都前去参加,僧人煮了大量的稀粥,除供奉佛像和自己食用外,还以此馈送那些四面八方来的善男信女们。特别到清代,喝“腊八粥”的风俗就更盛行了。据古籍记载,在大清王朝的宫廷中,每逢腊八,皇帝都要向文武百官和宫女侍从赐“腊八粥”,致使“腊八粥”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民间也因此相沿成俗,广为流传。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儿时每逢腊八这一天,每家都要忙着煮一顿香甜美味的“腊八粥”。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然而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围着一大锅香喷喷冒着热气的腊八粥,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载一晃而过。如今,家乡人如果不怕麻烦,天天吃、顿顿吃腊八粥都不成问题了。前些日子,我便嚷着叫母亲给我熬腊八粥喝,说外面的粥店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我就馋那一口。母亲笑了,说:“还是等到腊八再说吧,现在别说在你们城里,就在咱乡下这也早成稀罕物了,谁还愿意去操那份心呢?”
    的确,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腊八粥原料早已不是原先的样子了,只要愿意天天可以出去吃一顿如过节一般的大餐,几乎没几个人记得过“腊八节”、喝“腊八粥”。就是偶尔有人记得,也难得费心劳神做这顿不起眼的粥了。当然,也有人开餐馆“卖粥”赚钱,更有人把“粥”做成品牌,做成了大公司。特别是,如今人们都注重养生养颜,在粥里掺和一些有滋补性中药,变成了药粥,变成了人们滋补身体的营养粥。
    我没有坚持再让母亲做腊八粥,倒不是怕麻烦母亲,而是我觉得许多留在记忆深处的美食,只有让它尘封在心底,久经岁月的发酵,那味道才会是最美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我们更不该忘了这样一个节日,不该忘了腊八粥是要和家人一起喝才好喝的。捧一碗暖手又暖心的“腊八粥”,醉在其中,梦在心里,感觉家是温暖的,家人的情感是真挚的,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
    我在心里期盼着,愿天下儿女都能和我一样喝到母亲煮的腊八粥,也祝愿我们的父母都永远健康长寿。
   (作者系扶风公路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