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期 第134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主角与看客
新闻作者:文 / 王艾荟
    每个人在生命之中,究竟应当去实践自我,完成自我,扮演好我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还是无所用心,充当这个热闹世界的一个无聊看客,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我们应当反省自问一下,是否将太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上,对他人隐私的好奇上,对现实利益的追逐上。我们将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了与己无关或并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事、物上,徒劳无益。我们最大的病症在于:都太过注重“实”,眼前的实在的利益和物质,而忽略了“虚”,那份精神的心灵的空间与自由;都太过注重“外”,外在的包装与表象,外界外物的每一丝动静与喧哗,而忽略了“内”,内在的建设内心的修养;都太过“关心”别人,他人人生剧情的起伏跌宕、是非长短、眼光评价,而唯独忽略了自己,自我的价值和自己的认知与感受。
    我们将大把宝贵的生命与光阴,都浪费在那些胡编乱造破绽百出动辄百八十集的无聊电视剧里;在那些铺天盖地已完全丧失职业操守只为吸引眼球肆意炒作的爆炸性或花边新闻里;在那些“励志哥”“养生姐”“自恋妹”奇葩百出而今已由朋友圈迅速沦落为生意圈的微信、QQ里。这些毫无营养,毫无价值意义,可称为垃圾的东西,却随时随刻牵扯着我们的神经,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消耗着我们的热情,将我们的生命搞得支离破碎,一地鸡毛。每一个自诩的所谓“现代人”“文明人”,都是那样看起来外表光鲜,而内心虚无。
    身处物质的社会,科技的社会,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在充分享受着舒适便捷的同时,也令我们不幸失去许多美的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在娱乐消遣大行其道的时代里,我们离自我,离内心,离自然,越来越远。
    不要紧紧地死死地盯住眼前的几个人,十几个人,比来比去,也不要被现实庸常的鸡毛{皮利益得失充塞满心胸和头脑,喘不过气。人生可以有更深邃的体验,更辽阔的追求,天高云淡,海阔天空。
    要对日常生活保持警惕与适度的距离,尽量从世俗繁琐和众声喧哗中摆脱出来,选择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让耳根清静下来,让心灵沉静下来。人,还是应当多在自身上花些功夫,在自我上多用心思气力。把眼光和注意力收回来,安心地走在自己的命运之途,如同一条鱼,潜游在大海深处,悉心去体会、领悟人生的每一处高低起伏,每一份酸甜苦辣喜乐哀愁,每一次教诲启示。为自己构建丰富开阔的内心世界,砥砺精神,怡养性情,挖掘潜力,发展志趣,善于并乐于去自己的大脑、心灵的王国,做那有趣有益、美妙刺激的遐想遨游,探索追求。人人都只知并习惯于向外界伸手无休止索取,却忘记向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作深入的挖掘、开采,那里才是世间最奇特、最神秘未知的储藏宝藏之所在。
    学习做一个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人,低头走路,埋首耕耘。有谁见过一个演员,演技即使再高超,在自己的角色里,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浮皮潦草的,最终还能被授予“最佳演员”的?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真正有所交代,才能谈及其他。阎连科说,“人活着,一切为了理想的奋斗,都是为了自己最终走向死亡时对自己灵魂的安抚”。就像有了《白鹿原》的陈忠实,这回可以踏实,心安理得地说,自己有了一本能“死时垫棺作枕”的书。
    世间每一个必定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倘不知不觉,稀里糊涂,只是替旁人、替这世界,做了一回忠心、投入、忘我,又可有可无的看客,岂不冤枉?须知这个世界的热闹永不会散场,而看客们的生命却在须臾之间费尽耗光。
    (作者系西汉分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