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期 第134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路的感怀
新闻作者:文 / 图 丁 影



    路漫漫,向远方。无论是去上学,去上班,还是周末同家人漫步、自驾,我们每天都行走在路上。路,对于人们来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路”,基本字义为道,往来通行的地方。也称作“道”、“途”、“径”,特指人类通行时使用的狭长地带。
    中国的道路历史,个人觉得应分几个节点:一是公元前221到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京都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路网媲美,这也正是张骞出使西域开创的丝绸之路的基石吧。二是唐代保持全国范围内的驿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影响远及日本。三是清代的“官马大道”与“小路”,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通往各省会城市,自省城通往各地方重要城市,而小路是大路或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四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从1908年的龙州-那堪公路到为一战军用而修的全长1930华里张家口至库伦运输线,这些路段,应该是近现代中国公路的雏形了。五是1988年,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称泸嘉高速。路的发展,也使中国慢慢腾飞。
    说起路,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旁那条河渠土路,狭窄而悠长。儿时的夏日,时常与哥哥一起在水渠中游泳后,坐在路旁,看着缓缓落下的夕阳,好不自在。时间一天天过去,那条河渠土路,如今也修成了水泥路,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坐在路旁欣赏夕阳的感觉了。
    慢慢长大,我也慷慨激昂地走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又一次与路为伴,路,也成为了我的事业。2010年,我来到了西宝高速,成为了一名高速人,这个角色,我不会陌生,反而很熟悉。西宝高速,1995年建成通车,那时的我,小学一年级,在放假的日子里,便随母亲驻守收费站了。西宝路、收费站,对我来说,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感,我看着它从车辆稀少到扩建后的车水马龙,它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孩童到如今成家立业。
    如今的路,宽、平、美,大大小小,错综复杂,一个个十字路口,一个个立交桥,将城镇相连,也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紧密。自从有了车后,我便爱上了自驾游,山西、四川、甘肃、青海等地都有了我的车辙,各地人文美景也印在了我的脑海,记录在了我相机的画面,飘散在了我的各类游记中。印象最深的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路,2013年去时部分路段还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2014年再去游览时,拉卜楞寺至夏河机场的新路直通草原,风景优美,路况良好,我与车友们体验了一次草原“高速公路”的盛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正如日中天,快速地增长着,延伸着。如今,陕西省作为西部大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了4473公里,通达全省93个县(市、区)。铜川至黄陵(北段)、延安至延川、西咸北环线等14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银昆线宝鸡至坪坎、吴起至定边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推进中。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有望突破5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的逐步扩大,可有效方便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
    路,通往每一个角落;路,也通往每个人的心间……
  (作者系杨凌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