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6期 第134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1-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书香里的美味
新闻作者:文 / 贺肖瑞
    陆文夫的《美食家》开启了我寻觅书本美食的序幕,上小学时的《小学生课外读物》里面节选了陆文夫《美食家》的一个片段,朱自冶流连于姑苏街巷寻觅舌间美味,朱鸿兴的头汤面,阊门石路的茶楼,马咏斋的野味,采芝斋的虾子鲞鱼,木渎石家饭店的肺汤,枫桥镇的大面,常熟的叫花子鸡……这些苏州老店的招牌菜,今时今日记起来,我仍如数家珍。品茶要有红木桌、大藤椅、天落水,洞庭东山买来的茶叶,瓦罐煮水,松枝燃料,宜兴出产的紫砂壶,这些别具江南情怀的物事强烈冲击着一个祖辈几代一直土生土长在西北地区的孩童。我如痴如狂地迷恋着这个品味各类精细美食的“美食家”,梦里几回,犹似坐上了阿二的黄包车,与美食家们结伴远行,浩浩荡荡,马蹄声碎,迷醉在新聚丰,义昌福,松鹤楼的美味里,沉浸在吴越美食的细腻与考究中。
    随着年岁渐长,我像男孩一般喜欢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部小说,我都翻来覆去细细品味,除了金戈铁马、豪气干云的英雄豪杰,侠骨柔情,我依旧乐此不疲地喜欢武侠世界里的美味佳肴。《天龙八部》里的茭白虾仁,龙井茶叶鸡丁;《鹿鼎记》中的桂花糕,湖州粽子;《书剑恩仇录》中的桂花白木耳百合汤,糯米嵌糖藕;黄蓉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好逑汤”、“玉笛谁家听落梅”、“岁寒三友”等等,每每读到这些段落,我就忍不住大咽口水。说起金庸小说里的美食家,“北丐”洪七公当属第一,《神雕侠侣》里洪七公吃蜈蚣的细节我仍记忆犹新,“洪七公又煮了两锅雪水,将蜈蚣肉洗涤乾净,再不余半点毒液,然后从背囊中取出大大小小七八个铁盒来,盒中盛的是油盐酱醋之类。他起了油锅,把蜈蚣肉倒下去一炸,立时一股香气扑向鼻端。杨过见他狂吞口涎,馋相毕露,不由得又是吃惊,又是好笑。洪七公待蜈蚣炸得微黄,加上作料拌匀,伸手往锅中提了一条上来放入口中,轻轻嚼了几嚼,两眼微闭,叹了一口气,只觉天下之至乐,无逾于此矣,将背上负着的一个酒葫芦取下来放在一旁,说道:‘吃蜈蚣就别喝酒,否则糟蹋了蜈蚣的美味。’”在金庸小说里侠客们支起火堆烤鱼,刨开土窝焖叫化鸡,对酒当歌,风餐露饮再平常不过,这段号称“天下第一美味”的炸蜈蚣,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堪称侠客美味的巅峰,洪七公取出小刀,斩去蜈蚣头尾,轻轻一捏,壳儿应手而落,蜈蚣肉犹如大虾一般雪白透明的美妙。作为看客的我仿佛看到油炸蜈蚣摆在眼前,忍不住跟着杨过将那条蜈蚣放在口中一嚼,只觉满嘴鲜美,又脆又香,清甜甘浓。心中不禁连赞:“妙极,妙极”! 
    等我开始接触《红楼梦》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岁的豆蔻少女,除了大观园中一众少女莺莺燕燕般的如梦如幻,炊金馔玉的各色饮料、糖果、茶点、菜肴、羹汤,以及成桌的筵宴菜肴,林林总总,精妙绝伦,让我觉得自己到了一个饕餮的盛宴,闻而生津,不能自拔。糟鹅掌鸭信、枣泥馅山药糕、糖蒸酥酪、笼蒸螃蟹、牛乳蒸羊羔、板栗烧野鸡、牛奶茯苓霜、油盐炒枸杞芽儿、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即使现在沉溺于灶间锅台,烹制美味的我依然将《红楼梦》奉为制作美味菜肴的秘籍宝典,在《红楼梦》中有茄鲞这么一道菜,刘姥姥尝了以后,凤姐对刘姥姥说这是茄子时,刘姥姥十分诧异“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茄子。”书中将做法也写得细致入微,纤毫毕现“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用香覃,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在瓷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这是功夫活,我几次试图尝试制作,都在这繁复、细腻又考究的做法面前败下阵来,但《红楼梦》依旧被我视作厨艺的极致境界。
    尔后,书越读越多,我愈发不能自拔地贪恋着书本里的美味,令人不忍释卷,《雅舍谈吃》、《深夜食堂》、《五味》、《长恨歌》、《美食最乡思》、《味蕾上的南方》、《饕餮书》、《第九味》、《食物恋》等,举不胜举。文人谈吃,妙在清欢,书中的美食或奢或简,都让人沉迷。专业的食谱读来总叫人觉得寡淡,隐匿在这些小说里的美食美味与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怀叫人深陷,饮食对于人类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果腹,还有温暖和爱。正所谓: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也!
(作者供职于西禹公司韩城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