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期 第64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1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碑石的记忆
新闻作者:文 / 朴 实
    中国有多少药王山,药王山上有多少美妙的故事,我不知道。然而,在耀州药王山大殿东侧,一通镶于玻璃框中,只许观看,不许触摸和拓印的碑石却与我有缘。每当看到游人在此驻足,啧啧称奇时,我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就是著名的《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碑。
    耀州药王山上的碑石很多,有“陕西第二碑林”之称,它的碑石和摩崖造像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试想,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也有我的一份功劳,能不骄傲吗? 
    那是一九八三年,我还是耀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秋季的一天,我和干警们围在院内梧桐树下的石桌上吃羊肉泡馍,一名干警不小心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洒在了石桌上。不想这一碗羊肉汤却换来了一通稀世碑石。但见石桌上隐隐现出了药王孙思邈的头像和药王山背景图。由于我曾在药王山参与整理过文物,耳濡目染了一点文物知识,见状,我立马意识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说来也怪,大凡好的,优秀的东西,无论人还是物都要经历磨难才会现世。当千里马苟活于农舍时,一旦被伯乐相中,便会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一颗珍珠埋在沙粒中,没有人会在意它的存在,一旦破土而出,便会光芒四射,身价百倍。一通绝世碑石,在没人发现时,它只能横陈庭院几十春,落于尘嚣几度秋。
    我没有伯乐的洞察力,我对《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碑的发现只是偶然,但由于我有在药王山工作两个多月的经历,相比其他人,我的文物意识更强些。我将此碑石告诉了当时的耀县县长冀军,冀县长闻讯赶到公安局察看后说:“这上面的碑文记载的是孙思邈的世界观呀,要好好保护!”几天后,《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碑就入班列位,走上了药王山。从此公安局少了一个饭桌,药王山多了一件文物。
    让我为之骄傲的不仅仅是它的问世,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同样是石头,我们用它固堤坝、垫屋基,那是有用之石;我们用它垒猪圈、造茅厕,那是顽石。而智慧的耀州人却让一通普通的石料记录历史,传递思想,负载文明。我与其说是为这通碑石的发现骄傲,倒不如说是为自己能融入耀州人当中而骄傲。
    《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一幅龙王向孙思邈敬献海上方的图案。线刻技法精湛,图案造型栩栩如生,实为难得的雕刻艺术珍宝。下部分为碑题和碑文,共13行,每行20字。碑题为: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碑文为:
    窃以电光易灭,石火难留;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借空,何不悟矣。假使黄金白玉空为祸患之资,红粉轻衣尽是尘劳之费,何将巧幸机关贪嫉妒恨。妻奴无百载之欢,黑暗有千重之苦。一朝枕上命掩幽泉,空榜扬虚假之名,黄土埋不坚之骨。田园百顷,其中被儿女争夺;罗绮千箱,寂寞无寸丝之分,有智聪明宜当审察。闻身强健兮,下手迟;东生西没兮,时光逼;美酒艳色兮,促均寿;爱子怜孙兮,有尽期;家豪故国兮,将不去;生死轮回兮,迷不知。苦、苦、苦!气逐东风,形归土转,壳移躯去复来改头换面无遍数(原文无标点)。
    中国人常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碑前,人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我认为,《千金方》是孙思邈为世人开出的救体之方,惟独这通《唐太玄妙应真人叹世吟》是这位智者为我们开出的救心之方。想到这里,我真的为发现这通碑石而感到骄傲。
           (作者系铜川市交通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