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国道宛如一条“玉带”由北向南蜿蜒在苍茫大巴山的群峰之间,驱车驶入“红军之乡”镇巴境内,平坦如砥的路基,干净整洁的路面,鲜明醒目的警示牌,青翠欲滴的绿色长廊……绘就了一副美好的交通画卷,成为连接川陕两地人流、物流的区域性交通纽带,这就是汉中公路人精心打造靓丽公路环境的真实写照。
让公众出行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更高效,是公路养护工作的目标和追求。
长期以来,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镇巴县,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峭,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至今未通高速公路,贯通全县南北的210国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建陕南县,为满足川陕革命老区群众出行需求。汉中公路管理局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将210国道镇巴县城至四川交界55公里路段列为厅级文明路大力实施改造,通过精细化养护、综合性治理、规范化管理等措施,路面坑槽不见了踪影,安保设施处处完善,警示标志醒目齐全,路边山花争奇斗艳,与这里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向社会展示了“与绿色同行、与文明相伴”的汉中公路品牌形象。
镇巴公路管理段把陕西公路“三心”品牌建设内容融入日常养护生产中,细化了“精细养护”的标准,即行车舒适化、路面清洁化、路肩草坪化、道口标准化、路田分隔化、边坡线条化、养护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
同时紧紧依托去年大、中修养护工程和示范路创建工程,对路面病害和损坏的公路设施进行了修复完善。对公路桥栏杆、标志标牌、沿线示警桩、防护墩等定期清洗刷新,道路绿化苗木及时浇灌换补,尤其是把过境路段的保洁作为工作重点。采取设置I型花坛与埋设U型钢管等措施对沿线民房、田地形成了有效隔离,对过村路段的平交道口及加水点的水沟进行了重新封盖。针对山区路段坡陡弯急、安全隐患较多的实际情况,利用工程手段对事故多发路段、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治理,重新规范设置了防撞墙、护栏墩等设施,为司乘人员在盘山公路上筑起了一条坚固的“安全带”。
创建厅级文明公路以来镇巴公路段完成冷再生路面19.3万平方米、加铺基层9900平方米、水泥路换板2.49平方米、设置百米桩270块、I型花坛109个,为过学校路段增设黄闪灯12套,为2处卫生服务区和潘家河道班增设指路标志6套,年均优良路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升了路况质量和服务水平。
210国道沿线峭峰突兀、沟谷幽深、林茂草丰。镇巴公路段按照“以路为载、传承文化”的思路,把“绿色、生态、人文”元素融入文明路创建始终。打造乔灌结合、花草搭配、层次多样、功能完备的绿色景观长廊,全线新增绿化亮点3处1900多平方米,补植绿篱3000多平方米,补植燕尾兰5万余株,撒种三叶草、高羊毛、黑麦草和早熟禾等草种300多公斤,全路段种植树木共达2万余株,绿化面积约8000平方,形成了树下有花、花中有绿、三季开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同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山川美景,在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公路宣传牌11面200平方米,刷写墙体标语10幅,在段机关、道班院内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文化宣传板20块,筹集资金对田坝、小毛垭2个道班房进行刷新修缮,并积极设立便民服务咨询岗,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关怀式服务,生动诠释了“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理念。
210国道镇巴县城至四川交界段厅级文明路创建的深入开展,使得沿线群众出行更为便捷,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快速发展带,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沿线群众致富快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