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期 第13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2-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食的文化
新闻作者:本报评论员


    吃,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是一种文化现象。包罗万象――家庭伦理,传统观念,人与人的关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川地理造就饮食文化,饮食习惯又塑造着国民性格。文学、电影中塑造人物也常从食物与吃相入手。吃,是一个人的阶层标签、性格标签、文化标签;吃,是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一个“吃”字,让我们放开视野,看到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用吃来比喻治国之策。吃在中国,从来就是政治活动的最佳载体。古人做饭的灶具,鼎、鬲、盘、簋等演变成国之重器――青铜礼器,铭记着重大政治事件,因此天子说话“一言九鼎”,做饭的器物是神圣庄严的。乾隆摆“千叟宴”犒赏饱学鸿儒。吃饭的过程成为奢华的仪式,项羽想收拾刘邦还得摆一桌“鸿门宴”,然而,在这样的政治饭桌上,谁都没心思操心美味。赵王被困思复用廉颇,廉颇老矣,一餐斗米以示忠勇,能不能用先看能不能吃。今天,为政者最动听的承诺是搞好“菜篮子工程”,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便宜,吃得放心。如今,中央“八项规定”让饭桌退出了攻关外交舞台,我们的“吃”回归单纯而轻松自如。
    单位对职工好,要务之一是办好食堂。众口难调还要吃出花样,吃出文化,吃出一团和谐,工会部门伤透脑筋,职工代表督查落实。元宵、端午、中秋、冬至、腊八……食堂的传统吃食提醒我们,温情的日子一天天翻过,马走羊来,春节大菜热腾腾、香喷喷地端上了桌面儿。我们的心思又回到了“吃”上,从初一忙到十五,就为个口福。再穷苦的人家,过年也不吝惜,即便是躲债的杨白劳也要称回二斤白面包个饺子。
    新春佳节之际,本报邀您共赏美食,品味美食背后更加醇厚的文化……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