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期 第13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2-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美文美食两相宜
新闻作者:文 / 高正旭
    能吃、会吃、敢吃、懂得吃是一种福气,已故作家汪曾祺先生写过许多关于美食的文章,什么云南的汽锅鸡、杭州的西湖醋鱼、高邮的咸鸭蛋、北京的豆汁儿他都写过,一篇篇读下来让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我一直在想,汪老的文章等写得如此之好是不是和他的好胃口、好口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说到吃,中国人当第一没得说,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中国人不但会吃、能吃、懂得吃,还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学问。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地上跑的汽车不吃;大荤不吃人,小荤不吃苍蝇;可以说,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穷极智慧。孔夫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观点,孟夫子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遗憾,李太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气,苏东坡有“黄州好猪肉”的感慨,这些文化巨人们在美食中酝酿着美文,细想起来倒也相得益彰。不像当下有些“文人”胡吃海喝,大吃特吃,吃完公费报销,一个个大腹便便,脂肪肝、甘油三酯大行其道,写出来的文章弥漫着一股子粗食劣酒变质的馊味。
    对于美食的热爱,应当是人类共同的欲望,“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就是天大的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洋洋洒洒一百多回,关于美食的描写数以百计,当年这位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一下子沦落到食不果腹的地步,不知道写这些美食时会不会舌苔上泛出一股股酸苦的滋味。遥想曹雪芹的祖父,那可也是一个会吃的主,不但会吃,而且还写了一部《霜糖谱》美食著作,详细记录了那些精致的小甜点,由此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对于美食之钟爱了。
    当然,会吃、能吃、可以吃是需要资本的,穷困之人能有果腹之物已属难得,何谈美食以大快朵颐。就连穷困潦倒的杜工部都因为吃了一碗叫“槐叶冷淘”的小吃高兴得手舞足蹈,写下脍炙人口的美丽篇章,何况那些不但会吃且有能力吃好的文人了。
    知道东坡肉、东坡肘子的人恐怕比知道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人多得多,不过也没有人真正地考证过这两种美食发明人是不是苏轼。但是苏东坡的好吃却是出了名的,不但好吃,而且还会吃,偶尔下厨房真刀真枪露两手。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确实东坡先生还为猪肉写过一首诗:“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曹刿说“肉食者鄙”,苏东坡可不管他,自管自家吃饱喝足。
    吃饱喝足、不亦快哉。苏东坡很懂得这个道理。有史为证,东坡先生因为“乌台诗案”被小人陷害锒铛入狱,皇帝老儿派人去看看苏东坡,来人但见在狱中的东坡先生吃饱喝足后倒头大睡,鼾声如雷。是啊,内心坦荡荡,当然吃得下,睡得着。不过那些陷害他的小人是否吃得好、睡得香就不得而知了。清朝末年,慈禧老佛爷面对二百多道菜都不能调动食欲,想必也是一种痛苦吧。
    能吃能喝首先是心态要好,俗话说心宽体胖,心态好了当然“吃嘛嘛香”,这一点你去读一读苏东坡的文集大概也想明白了。窃以为,苏东坡写得最好的诗词就是在被贬黄州后写下的那一系列作品,也许是猪肉吃多了益于脑细胞的活跃、有利于文学作品的酝酿吧。
    会吃,还要会喝,吃喝两字从来不曾分开过。据说苏东坡酒量不行,但是爱喝。喝酒不行,就喝茶吧。“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饮茶之人也算是“饮者”,东坡先生爱喝茶,没有他爱吃猪肉出名,不过他对于饮茶、烹茶的见识毫不逊色于猪肉。据说有一年东坡游无锡惠山,钱道人烹小龙团茶招待他,东坡感念不已。写下《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好茶还需好水烹,陆羽在《茶经》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东坡先生深得此道。说来有趣,东坡一生命犯小人,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再次被小人陷害被贬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那时候的海南岛与今天可不一样,被贬海南岛无异于沙皇将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法国君王将政治犯关押在伊芙堡。懂得享受生活的苏东坡就不一样了,有美食就能写得出美文。“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东坡就是东坡,用诗一样的语言道出了茶和水、水和火之间的关系。我唯一的爱好便是读书喝茶,所以对于该诗倒也是有些体会。其实鄙人以为苏子还有一首小诗写得更妙“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若佳人”,李国文先生解释的最妙:“绿茶似童稚少女,红茶似美艳少妇,乌龙茶介乎两者之间如邻家女孩,更妩媚可人”,可见古今文人对于茶的认识也是“所见略同”了。
    苏东坡喜欢美食,自己好吃却偏偏喜欢戏弄好吃之人,有一名画家叫文同,字于可,此君画竹子闻名于世,“胸有成竹”的典故便源于此君,文同与苏东坡是亲戚,据说文同嗜吃竹笋。当年在洋州(辖今汉中市洋县、佛坪、西乡、镇巴一带)做官时常常跑到汉江边上烧竹笋吃,苏轼知道后给文同寄去一首小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文同读后大笑不止,一口饭喷满案,从而又衍化成了“失笑喷饭”成语,这也算是一段文坛佳话吧。
    不要以为,苏东坡大吃二喝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东坡一生命运多舛,大吃大喝、心宽体胖正是证明了他的倔强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在美食、美文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一种灵魂上的超脱。(作者供职于汉宁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