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期 第13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2-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家 宴
新闻作者:文 / 杜妮娜
    有人说,中国人的感情是从一顿顿饭中酝酿而来。在最高级的酒楼里吃山珍海味,开启一瓶1982年的拉菲,这些都不够情真意切,不如夹上一筷老家寄来的蒜薹炒腊肉,递上一碟自己精心腌制的泡菜萝卜干,喝上一口初夏就开始泡上的青梅酒那么妥帖舒坦。这便是家宴的魅力所在。
    虽说家宴从字眼上听起来郑重其事,其实只是亲切的一句:“来家里吃饭吧。”这顿饭,可以很家常,也可以很隆重。平常的日子里,亲戚朋友提着糕点水果过来小酌,母亲随手做几个拿手好菜以飨众人。有哪位姥爷太婆要过寿,寿宴一般也会在家办,舅舅姨妈姑姑们各显身手,在小院里就这么摆开了两三桌酒席,图的是热闹喜庆。最兴师动众的莫过于每年除夕的年夜饭,剥葱捣蒜剁肉的,杀鱼剔骨温酒的,不仅全家出动,准备那一晚最丰盛的美食,还要预备下之后的各种食材和点心,因为接下来的大年初一到十五,就是一年中的“家宴接力赛”。走亲戚拜年,就是吃完这家去那家,集中火力地“来家里吃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时候家宴餐桌上会出现青岛的三爷寄来的虾干、新疆的五叔寄来的大枣、云南的表姑寄来的大块烟熏肉,饭后还会出现杭州的舅婆托人特地捎来的龙井新茶。中国大家庭的结构决定了我们的亲人总会分散在五湖四海,但说到家宴,人人都想做一点贡献,所以就有了这海纳百川的家宴餐桌。推杯换盏间,一整年的情绪在杯盏间发酵,淡了的变浓,错了的回到正轨,酒过三巡,人食皆纵情,上演的是一出出人间喜剧。
    古人家宴极讲究,被赋予了身份、礼制、情感等等内涵,在钟鸣鼎食之家,家宴更富有仪式感。电视剧《甄执》里,屡次出现皇帝与嫔妃们、王爷们家宴的场面,场面之隆重浩大颇让人惊讶。我查了查资料,才晓得清宫皇帝家宴的规矩。年三十晚,皇帝给面子,和后妃王爷们进膳,宴席规矩多。座次排列乱不得,皇帝桌为主席,摆在大殿的地平台上。台下,自东而西,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宴桌。皇后、皇贵妃、贵妃每人一桌,妃、嫔、贵人两人或三人一桌。进膳的次序乱不得,先给皇帝上各种热菜,皇帝品尝后,妃嫔们才能动筷,餐后还有奶茶酒膳等茶点也按照此种次序上。就连餐具档次也有很明显的区别,皇帝用金龙盘、金龙碗、金勺、金筷子,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金筷,贵妃以下就只能按照位分用各自对等的碗筷了。
    在《红楼梦》大大小小的家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规矩是第一位的。贾母永远排在第一尊贵地位,而作为老太太宠爱的贾宝玉、林黛玉,则充分随喜了这样的尊贵地位:在所有的家宴上,这二位永远陪侍在贾母左右,从没有动摇过。整个贾府是非常讲究忠孝悌的,而对于奴才下人的仁慈恩惠,也是非常重视的。一句话,不能坏了名声,不能坏了排场,《红楼梦》中的家宴跟清河县富户西门庆的家宴,规格不同,高下有别。而这高下,在乎规矩,在乎风雅。
    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家宴文化所传承的尊卑有别、讲究礼制这种仪式感虽说淡化了许多,但基本的礼数是少不得的。换句话来说,宴会的意义不仅是吃顿饭那么简单,无论是主人或是宾客,要从准备的那一刻起,全身心地将大把时间注入在这一整天的欢愉中。主人在思考菜单、采买食材的步骤中已然兴奋起来。客人则费尽心思想着要穿什么衣服、带何种礼物出门。宴会开始之前,要有愉快的寒暄、或精致或随兴的餐前小食、提早一轮的碰杯、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到处乱窜。热心的客人在厨房门口探进头去问要不要帮忙,内向的客人则在主人的书架旁驻足浏览,边思考等下可以寻找些什么合适的餐桌话题,而神经大条的客人已然提前醉了,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扯得天南海北。
    厨房里,掌厨的主人因事先有充分的准备,节奏明快却又不慌不忙地端出一盘盘美味。一般意义上的家宴由冷盘、热菜、主食或点心三大板块组成。冷盘要荤素搭配,荤略多于素。热菜的上菜顺序为头菜、酥炸菜、二汤菜、行菜、甜汤、素菜、尾汤。主食或者点心,讲究甜咸搭配。头菜是家宴的主菜,是整桌宴席中原料最高档,做法最讲究的,也就是最给力的菜。北方的头菜多是肘子、蹄o、一锅鲜什么的,重油重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潮汕家宴头菜。大学刚毕业在广东工作那阵,有一年中秋,被同事盛情邀请去她家过节,同事是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母亲做得一手好菜。那次宴席,别的菜尚且罢了,一盏松茸炖花胶汤品着实惊艳。汤底由两只土鸡、猪精肉与龙骨煲制而成,加入提前泡发的西藏干松茸,花胶,文火七八个小时煲就。这锅头汤,让整个房间飘香。我们就这么吃着玩,一直到夜深风起。微凉的南方夜晚,一口松茸炖花胶下肚,便瞬间回暖。窗外是黑漆漆的静,似乎只有这一盏灯下,上演着质朴与温暖的家庭舞台剧。潮汕人家普普通通的家宴,浮华的燕翅鲍不必上桌,主菜松茸炖花胶已足够体现主人的诚意。
    除了各色菜品,茶酒也在家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雄好汉的心里,酒是一道饭食的灵魂。北方的汉子喝酒的风格也如酒一般有气力。我见过的东北同胞,都是直接拿酒往肚里灌,间或来点酸黄瓜之类,是更纯粹的“喝”酒。江南老一辈的人爱黄酒,甜软香糯,是糯米、黄米等细粮酿的,比北方粗豪的高粱、玉米等白酒劲道不如但温和得多。几盅小酒配些菜肴下去,就暖和起来。饭吃得差不多时,各家男人在炉上用烧开水的壶热着酒,等开了便取下,自家杯中倒满,长辈杯中半杯,老婆碗里倒上一点儿,各家扯着嗓子互相说着话,拍着腿,酌一口酒夹一筷菜,用一顿饭的时间体验朴素简单的乐趣。
    家宴不仅要大快朵颐,更要玩味文化。在中国,旧时的风雅人士会在宴席间作诗文行酒令、雅谈、妙谑、吟咏、博戏。对于东方士大夫来说,宴席间作诗文行酒令,只是小型轻便的娱乐。对公卿贵族来说,是在家蓄养戏班,有重大宴席的时候上演助兴。对普通的大户人家来说,则是自家的“宴赏”,可以从外面请戏班子来家里表演,请客人赏美食听好戏。在欧洲是打牌、猜字谜或台球,所以西方人在宴席进入到甜点咖啡阶段时,会请客人移步到另外一个房间放松下,解解饱餐之乏。家宴,不光要美食抚胃,更要美事悦心,才能让愉悦境界更上一层楼。
    那么,什么样的家宴是宾主尽欢?台湾作者草莓图腾的《情人的饱嗝》这样写道“他捧着肚子,瘫在椅子里,忽然大大地打了个饱嗝。‘我很抱歉如此失礼。’‘没关系,那是对做饭的人很高的赞美。”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