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政府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三星电子、华为、中兴通讯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纷纷西安建立研发生产基地,且生产、生活基地相距较远。嗅觉灵敏的陕西交运人,在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瞄准了通勤车这一市场,凭借着专业的运输管理经验和多年来积攒的良好口碑,果断进入,迅速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以陕西交运运输集团为例,2013年西宝高铁开通后,西宝班线客运量下降40%;西太动车开通后,西安至运城、太原高客车辆几乎全部下线;西郑高铁开通后,西安至洛阳、郑州等线路全部停运;2017年西成高铁开通后,西汉班线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而“狼”的来势之汹,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
陕西交运运输集团总经理陈光说:“在公司大幅压缩甚至停运深圳、厦门、珠海等地的长途客运后,交通运输部进一步严格800公里以上线路审批,让企业后续发展乏力。加上夜间休息制度、双驾制度的执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原本夕发朝至的长途客运缺少了时间上的优势,客流量直线下降。”
穷则思,思则变。既然不能“狼”口夺食,那就只能另谋出路。
2013年,陕西交运运输集团提出要进一步加快企业的转型发展,将目光瞄向了通勤车和汽车租赁两个市场。
根据陕西交运运输集团所做的市场调研显示,西安市目前共有2000多辆通勤车,其中大部分为小规模、非专业、松散的个体经营,专业的运输企业几乎没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行业对通勤车的界定不够清晰有关,其运距短、线路散、乘客固定等特殊性,决定了他既不属于班线客运,也不属于旅游客运,还有别于公交客运。
一块还未切分殆尽、但又“模棱两可”的蛋糕摆在了陕西交运人的面前。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足够的运力储备、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优良的品牌效应是交运集团独有的竞争优势,而起步较晚、公司化运营成本较高等劣势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但是,旺盛的市场需求,让我们看到了专业客运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陕西交运运输集团副总经理王军说。
2013年年中,陕西交运运输集团组建以通勤车业务为主的客运五公司,正式吹响了角逐通勤车市场的号角。
2013年,西安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中国)半导体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三星(中国)半导体工厂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太公路以西,距离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15公里,由于韩方需要频繁的往返于厂区和高新区管委会、曲江新区之间,亟须开通通勤车。
在韩方发布通勤车招标通告后,陕西交运运输集团立即着手投标工作。经过两轮的竞标,陕西交运运输集团以其良好的业绩和信誉,成功牵手三星电子,于2013年8月17日签订合同。
中标三星电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韩国人那种近似苛刻的严谨再次给交运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根据标书要求,陕西交运运输集团提供的通勤车必须为12米的大型客车,而且必须是新车。其余关于座椅材质、座位间距、安全带、逃生锤、灭火器、窗帘、下车铃等具体配置和服务的要求,更是占了厚厚一大摞。
“根据韩方要求,我们一期订购宇通12米客车12辆,将原有的49座调整为42座,腾出两排座椅空间,并根据要求减去饮水机、卫生间等设施,车内空间进一步增加,加上真皮座椅、素色窗帘等,乘坐起来比飞机座椅还要舒适。加设孕妇爱心专座,安装带GPS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多重细微的考虑也确保了驾乘人员的安全舒适。”客运五公司经理赵玉成说。
在硬件达标后,作为软件的驾驶员再次让交运人头疼了。驾驶员好找,可3年以上无事故记录A照驾驶员却不好找。加之由于日均运距只有150公里,较之长途客运工资低,一时间竟无人可招。
“那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招驾驶员。企业内部动员、网站发招聘信息、报纸发广告,甚至印传单到公交公司去发,即便这样也没招到多少人。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本来就缺的驾驶员十之七八又被考核组刷下去了。直到后来,在岗驾驶员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效应,才完成了驾驶员的招聘工作。”陕西交运运输集团办公室主任骆华丽说。
2014年5月9日,三星(中国)半导体工厂正式投产,工作人员接近3000人,通勤车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截至目前,陕西交运运输集团共为三星电子提供通勤车56辆,转型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
初次涉猎通勤车领域的陕西交运运输集团,在与三星电子的合作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服务理念。
陕西交运运输集团先后制定了《服务工作规范》、《驾驶员行为规范准则》、《车辆营运应急预案》、《服务质量奖励处罚规定》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并与每位驾驶员签订了服务质量承诺书。在驾驶员岗前培训阶段,不但要经过面试、路试、体检、试用等层层筛选,还要进行军事训练,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每月两次的安全例会,每月3次的安全服务检查,每年一次的“优质服务月”活动,以及驾驶员从礼仪、心态、文明用语等方面的现身说法,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服务先进典型。
来自宝鸡的下岗再就业驾驶员张永军,经过在客运五公司近两年的锤炼,目前已经是全集团的学习标兵。他自费购买香包、坐垫的举动,赢得了所有乘客的“点赞”,自学韩语、礼仪知识为乘客提供一流服务,也得到了韩国方面的肯定。在三星电子韩方管理部门的要求下,张永军驾驶的班车承担了从机场接送韩方管理人员的任务,而他总结出的“四位法”(座椅靠背回位、座椅扶手回位、安全带回位、窗帘回位)也在客运五公司推广开来。
8个月归还捡拾手机260部,笔记本电脑3台、现金3万余元,证件、文件、衣物等更是数不胜数,陕西交运运输集团通勤车驾驶员的表现获得三星电子的多次书面表扬。在三星员工满意度回访活动中,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98%,这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
凭借与三星电子合作积累的经验和品牌效应,目前陕西交运运输集团已成功拿下陕汽、康师傅、阿尔西等多家单位的通勤车合作订单,通勤车数量占集团车辆的四分之一,根据规划,这一比重还将继续提升。不久的将来,通勤车这一业务将占据陕西交运运输集团的半壁江山,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记者手记:通勤车,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用车单位来说,可以体现企业关怀、缩短职工上下班时间;对运输企业来说,能够拓展市场、增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对社会来说,有利于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就是这样一个一举多得的事物,却因行业监管的模糊,长期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处境。
据了解,现在的通勤车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中有汽车租赁一项,属于打“擦边球”。目前像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发达省份,大多数是将其纳入汽车租赁业务进行管理,但就车型而言,汽车租赁公司能否向机关、厂矿以及学校提供大中型客车通勤车服务,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就汽车租赁公司而言,也不能提供代驾服务,只能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的驾驶人员进行车辆驾驶。在目前客运市场逐步萎缩的情况下,陕西交运运输集团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拓通勤车市场的经验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大型客运企业主动对接市场对通勤车的需求,一是有利于公司化、集约化、多元化经营;二是消化现有车况良好的大中型客运车辆,通过机关、厂矿以及学校对车型的要求,细分通勤车市场;三是有助于提高社会各单位对通勤车的认同度,扩大专业运输公司在通勤车市场占有率;四是通过运输企业既有客运车辆又有驾驶员队伍的资源,有利于打造安全、服务过硬的让用车单位满意的通勤车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速铁路网络建设逐步推进,综合运输结构进一步调整,出行方式选择日趋多元化,道路客运企业危机凸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将成为道路客运企业第二次创业。陕交运运输集团转变传统运输企业经营方式,在做好向社会提供优质客运服务产品的同时加快推进通勤车市场业务,以实现企业经营的边界利润,反哺主业品质提升,今后能否为众多困境中道路客运企业趟出一条好路,带上一个好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