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期 第6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1-0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第六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绿色大道通三秦 山川秀美新陕西
新闻作者:文/侯文通
    在祖国的版图上,东南方向郁郁葱葱,西北方向显得有些灰黄。可以想见,西北的生态环境是何等的脆弱。如何在保证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也是陕西交通部门这些年来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近几年来,“不以牺牲生态环境而发展经济”已成为陕西交通部门致力交通基础设施超前发展中的重要理念。随着环保理念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付诸实践和不断完善,一条条绿色大道正在三秦大地上悄悄延伸。
环保 要树立创新理念
    环保首先是个观念问题,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没有完备的环保思想,再牛的施工队伍也别想做出绿色工程。所以,要建环保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部门,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环保设计理念。
    我省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受财力和思想认识的影响,在确定走廊带和路线方案时,往往过多地考虑了工程难易程度和建设成本,所以不可避免地对线路周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构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近几年来的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耕地的重要性,在线位布设时尽量少占耕地,采取沿山坡或坡角布设的方法,科学运用桥梁、隧道等方法尽量使线路避开村镇,这样不但减少了拆迁安置,同时也把对群众往来、耕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在2007年9月31日刚刚通车的西汉高速公路,主线全长255公里,桥梁多达540座,隧道136座。这些构造物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秦岭山区宝贵耕地资源的侵占,减少了开挖,降低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几率,保障了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
环保 要注重施工细节
    环保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在施工环节,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都会给整个工程留下污点。陕西南北地质、地貌迥然不同,在施工中,因地制宜,科学施工是保证工程环保指标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让青山绿水更峻秀、让荒原沙漠现绿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环保主旋律。
    陕南地区气候湿润,雨水较多,特别是秦岭地区可以说是陕西的天然氧吧。在施工中,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植被,建设单位无不谨小慎微。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一座建设规模世界第一的工程,为了确保18.2公里隧道内的通风顺畅,隧道内设置了3个通风竖井,最大井深661米。工程放弃了以往简便的从山体外开工作面向隧道内打洞的传统方式,而是选择了投资更大、施工难度更高的从隧道内向山体外打洞的方式,废渣全由隧道内运出,山体外不留痕迹,这样便使得竖井出口周边的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榆蒙高速穿越毛乌素沙漠无人区,在这里修路还用得着环保吗?当然要。在沙漠中,施工人员将稻草网格罩在沙丘上,植入适应沙漠环境的草种。为了在路基两侧种植行道树,施工人员们拨开黄沙为每株树苗挖出了一人深的树坑,为保证成活,水罐车在路上定时为植株浇水。在建设者的精心呵护下,点点绿色渐渐在大漠生根。2006年底通车短短一年时间,如今,驱车毛乌素,蓝天、白云、绿树、黄沙、青草、大路相映成趣,一条绿色长廊让大漠充满了生机。
环保 要体现人文关怀
    环保从来都不是一个生冷的命题,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更显示了它的平民概念。人人讲环保、人人重环保在社会上已成为一种潮流。而高速公路在环保过程中也更注重人文关怀,让公路不但是一条绿色长廊,同时也是一条文明长廊。
    勉宁高速公路2003年11月建成通车,是全省第一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线路所经耕地资源极其紧缺。施工单位收集熟土覆盖弃土场,往往是工程还未结束,为农民新造的耕地已经长出了庄稼。这一举措既省却了弃渣的污染,又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现在这一方式已在省内各个项目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西汉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在设计阶段因为环保考虑就有两项较大的工程变更,其中一段就是位于K203~K208洋县境内的朱q临时栖息地。设计单位和西汉公司决定将这6公里线路北移50多米,使得高速公路主线与朱q活动区域距离达到100多米,为朱q活动留下足够空间。
    如今,行驶在陕西的高速公路上,不仅绿,而且美。以往在人们看来外科手术式的公路建设模式已经一去不返,路与自然和谐、路与人和谐,成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显著特点。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