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期 第64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1-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筑路人的“特权”
新闻作者:刘玉亭
    特权与腐败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被公众横眉冷对的“公费旅游”,筑路人则可堂而皇之,享而受之。何以见得?
    笔者1954年“军转民”投身于公路建设行列,随着工地的转移,走遍陕西南北,于工余节假之日,曾畅游延安革命旧址,饱览汉中名胜古迹以及宝鸡金台、西岳道观、丹江花庙、武关要n;还曾涉足中越边境,目睹南国胜景,放眼边塞风情,所到之处不费一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陕西支前援滇路桥工程队的成员,我们离开西安直奔滇南。在跨越“天府之国”与“夜郎之邦”的行程中,汽车盘旋于千山万水之间,沿途重峦叠嶂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林木茂盛的沟坡,在白云游雾之间忽隐忽现,天骄雄伟的自然景观,令人颇有如履仙境之感。
    旅程中我们先后投宿于成都、隆昌、叙永、赫章、毕节。这段境域乃红军长征大显神威之地。我们曾在赤水小憩,于路边崖畔,举目远眺那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俯首鸟瞰蜿蜒曲折的赤水峡谷,这正是而今时兴的“重走长征路”,斯时大伙对此却浑然不晓。
    行至云南益改乘火车直达昆明。翌日清晨,广播中传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苏联元首赫鲁晓夫被迫下台。随之春城沸腾,人们结队涌向街头,欢呼我国进入原子时代。在游行队伍中,我们有幸见到身着彩装艳服的少数民族妇女靓丽的倩容,可谓大饱眼福。当时领队宣布休息两天,同志们三五成群游览西山、龙门、滇池、石林,惬意之感难以名状。
    继续南下坐的是窄轨小火车。从车窗远望,多次看到成群的猴子嬉戏于丛林溪水之间。列车咣口当一天,傍晚抵达目的地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的蒙自县。我们0501工程第三大队驻地在蒙自以南十多里的何家寨。这里山清水秀,民风质朴,绿树红花常年不衰,芭蕉树、仙人掌到处可见,有的仙人掌如同树木,比人还高。
    休假日我们常去蒙自,漫游于县城郊外,绿树环绕、水域宽阔,波光粼粼、鸭鹅嬉戏、鱼跃水面的南湖,品味街头油光金黄的烤鸭、香味四溢的狗肉卷粉、过桥米线,光顾越侨开设的理发、缝纫店铺。我还因公于假日前往江河州首府――我国的锡都个旧,造访红河之滨,国界之畔的河口县(对岸即越南老街,展望婀娜秀丽的南国河山,徜徉于俊俏的华夏边陲,心潮澎湃难以自控。
    工竣返程,我们穿越滇东南山山相连的玉溪,渡右江入广西,在南宁驻足两日,乘火车至郑州返回西安。从广西的百色到南宁的这段行程中,一日投宿于田中县,就寝之前,我们信步街巷近郊,观赏异地风采,购买土特产品,这是我们每到一地的惯常行为,那日在闲游中无意间走近了百色起义的文物展馆,可以说又是一次“红色之旅”。
    这次支前援滇,往返途中历经陕、川、黔、桂、湘、鄂、豫等省区。从涉足的地域与所见所闻而言,或许可与《老陕游记》的作者试论风骚,但与昔日走出国门,前往尼泊尔、尹拉克、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承揽路桥工程的同行相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
    文前所言“公费旅游”,说白了不过是顺路搭车,也可说是我们筑路人常年东奔西走,历尽艰辛所享受到的一种精神慰藉而已。     (作者系省公路局退休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