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9期 第138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07-0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一版 下一版 >
秦岭・道班・李德现
新闻作者:文 / 王玉平 图 / 张 晖
    今年4月,安康公路管理局新路道班班长李德现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是陕西公路行业有史以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养路工。4月28日,李德现身披彩带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大会上的讲话。掌声赞誉过去之后,李德现还是李德现,一个扎根于秦岭深处的养路工。6月的一天,我们来到新路道班,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全国劳动模范。―― 题记  


    从西安到平河梁,要翻过几座大山,需要3个小时;从安康到平河梁,也要翻过几座大山,同样需要3个小时。
    平河梁,地处秦岭深处,海拔2260米,人少、车少。
    在2006年之前,西汉、西康高速还没有修通,那时到汉中、到安康、到广元,出秦岭,入巴山,这里是必经之道,车流不息,人流往来。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这10年来,这条山险沟深的国道,车越来越少,狭长的秦岭深处,人烟罕至。
    2015年,平河梁上的新路道班班长李德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45岁的李班长,坐着飞机到北京了一趟,跟2000多名全国模范,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习总书记。6月初的一天,我们翻过大山,见到了李德现。
    坐在秦岭之巅的新路道班,我们的对话还是从人民大会堂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开始。
    去北京啥感受?
    李德现:开始有些紧张,我没见过大世面,一直在山里待着,怕不会说话、怕出差错。去了之后就不怕了,2000多名劳模,大都是像我这样来自一线的工人。能看出来,大家都穿了新衣服,置办了一套行头去北京的,好些人也是第一次到北京。
    见到习总书记没?
    李德现:见了,不过没照成像,人太多。习总书记看着比电视里个子高,更平和。现场的气氛也特别激动。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被评为全国劳模?
    李德现:这个我也说不清,这些年,我一直在山里的道班干活,从江口道班到新路道班,都在秦岭山里,大家都说这里苦,我待着时间长了,也习惯了,我不觉得是苦,就是一份工作吧。所以组织给我这么高的荣誉,确实很感激,但也有压力。
    要说这里苦,其实也不是,就是生活不便利,我们2013年才正式通电,以前是水力发电,遇到暴雨大风冰雪天,就没电了,若大雪封山,出不去,进不来。在山里,吃的水也是河里的水,冬季只有砸冰取水喝,这种状况在平原区是想象不到的。这些如果算艰苦,那么对我们来说,也是习惯。
    在你的事迹中,有很多救人的故事,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李德现:本来救人不是咱道工的业内工作,但是因为在这荒芜的大山里,遇到车祸,山高林深,交警很难第一时间到达,我们路上,是离险情最近的人。所以这些年,一遇到车滑山下的事儿,我和道班的兄弟们,就架起千斤顶,尽量第一时间,把车抬出来,把人救出来,给伤员争取时间。
    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救人场景吗?
    李德现:2008年冬天,大雪,一辆轿车滑下平河梁沟里。情况紧急,在救人的时候,千斤顶打滑,把我的指头压断了。那时没能及时去医院治疗,现在中指无法直起来,那一次的情景算是印象最深吧!
    还有让你很感动的事儿吗?
    李德现:有一次,两个外地的学生路过这里,他们可能是驴友,在山林里迷路了,找到道班时已经狼狈不堪了。我们腾出一间道班,让他们休息,做了热腾腾的饭给他们吃。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一个月后,两个学生的父母从外地开车过来,专程带来了米面油和锦旗,感谢我们救人。那次很意外,也很感动。

    你父亲也是道工吗?
    李德现:是的,我父亲他们那代人,更是一生都在路上,一生在山里,他们爱公路,也觉得这是事业,说起道工的职业,他们是无比骄傲的。到了我们这代人,能安心在山里呆一辈子的人,越来越少了。下一代年轻人,更是这样。不过,也没有接班制度了,所以道班目前的现状就是年轻人少,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了,每个道班都面临人员老化的问题。
    你安心当道工吗?
    李德现:安心。我庆幸自己有这份安稳的职业,毕竟一个月拿到稳定工资,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那时接班,我家两个儿子,哥哥结婚生孩子了,就当农民了。我刚好年龄合适,有幸得到了这份稳定的工作。
    这些年你有变化吗?
    李德现:有吧。20多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外向的人,特别想跟人谝,跟人交流,想走南闯北。现在我觉得自己是内向的人,不太会跟人交流了,也不太敢跟人主动说话了。这跟常年在大山有关吧。但我不后悔。慢慢的,我也喜欢这种宁静了。
    这次当上全国劳动模范,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李德现:小时候,听说过劳模,觉得都是报纸上的人物,是与自己遥不可及的大人物。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一生会得到如此高的荣誉。但是这次在北京,我见到的劳模都是跟我一样的普通劳动者,那时我在想:人生太短,一辈子能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也不容易。
    那当上全国劳模是鼓舞,还是压力呢?
    李德现:组织对我有这么大的肯定,我内心是受到极大鼓舞的。但压力肯定也是有的,作为一个道工,就是把路养护好,把道班的几个工友们团结好。但是其实咱全省公路上每个道班的班长都是这样做的,我的出色能表现在哪里呢?我想出更大的成绩,但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着这些事儿,真的是有压力的。
    能说说你的工资收入和支出吗?
    李德现:我一个月能拿3000多,我老婆也是养路工,也能拿到3000多,我们俩加起来一个月7000,一年就是8万。孩子上学花费3万,父母看病能花1-2万元,自己吃饭生活花销1万元多,感觉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比起其他工友,我的情况好得多,他们大多是一个人收入养活全家,更觉得生活压力大。
    平时下班你们都干什么呢?
    李德现:修机器,扫院子,吃饭,看电视,转转。
    采访结束,我开玩笑地问李德现,你有没有智能手机,会不会玩“朋友圈”。他掏出一个国产的手机,前后都贴了膜,带了皮套,看得出“保养”得很好。他说:我有“朋友圈”,就是没啥朋友。这里没网络,我们咋舍得用流量,有时快快地浏览一下新闻,看看社会上的大事!说这些的时候,李德现眼睛露出光彩,可以看出,虽然深在大山,他毕竟还是一个70后。
    后记:中国有各式各样的劳模,有的是技术能手,有的是学术带头人,有的是企业高管,还有一种,就是来自一线的劳动者。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模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以节日的祝贺。这是我国继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表彰。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习总书记引用的一句古语。他说: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那一天,坐在台下的李德现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2000多名一线劳动者一样,人生最大荣誉,莫过于以一个最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坐到了人民大会堂。
    采访完李德现,给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人生太短,一辈子能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也不容易。”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李德现依旧有很多不足以让外人道出的苦恼。父母的病痛,孩子的学费,兄长离世,家庭的各种突发事件,一切加起来,压得这个45岁的中年人,有点老沉和暮气。
    谁的一生也不能顺风顺水,作为一个男人,他扛起了这一切,默默地去努力,坚守工作的责任,担负家庭的重担,不忘行善,内心平和而又坚韧,有了这些,足矣。

    “人生太短,一辈子能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也不容易。”李德现一生都将是一个道工,一生都窝在秦岭里,但他做到了,努力,坚韧,负责。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