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陈俊丽时,她还躺在床上,刚刚做完大手术,不能站很久。说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件事,她一再的挥手说:“大家都在认真努力的工作,我只是幸运得到此项荣誉,这是组织的关心和领导的关爱。如果说这些年在路政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那也得益于前面的路政前辈铺了一条顺畅的路,得益于路政管理处这样一个好的团队,得益于路政系统里有这些小兄弟、小姐妹们一起的辛苦和付出”。
在她一再的推却下,我说那就讲讲你的故事吧。从22岁毕业到今天,你已经在公路上扎扎实实干了25年。“公路人”这个身份对你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标签。谈谈你成长的经历和对工作、对人生的感悟吧。于是我们的谈话从40多年前河南滑县的那个小村庄开始。
曾经想当一名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
“我出生于偏远贫困的河南农村,算是农村里学习比较刻苦的女孩,那时人生最初的指路灯就是考上大学吃上‘公家饭’。80年代豫鲁交界的中原乡村还是很艰苦的,从小学开始,背着馍馍去乡里上学,鞋走破了,脚磨出一个个血泡。就这样,一年一年,攒足了劲要考上大学。从乡里到县上,从县上到大城市,这是我们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孩子经历的路。最初许是受了鲁迅先生那句‘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影响吧,很想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后来由于学习上偏重于文科,便考取了法律专业。我的性格比较外向豪放,那时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行侠仗义、维护人间公平正义的法官。1991年毕业后,据说是法院没有就业指标,我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陕西省公路局。”
第一次见识了修路架桥的伟大
“对于我这样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小孩儿,脑海中是广袤的黄土地和无垠的庄稼地。作为新分来的大学生,我被分配到黄陵马家山工地项目上进行为期两年的锻炼。在那里,我对公路才有了真切的感触和真实的情感。在一线工地,技术工人们在高耸入云的脚手架上走来走去,工程师们踩着泥泞和松动的土爬上隧道,技术员们在飞驰而过的车辆之间穿行、测量,危险和生命安危在一线之间。一线工地生活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修路人的不易,也见识了从高山深壑中修建一条公路的奇迹。或许就是在那时,我才在心里扎下根,从此对公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的亲近感情。后来从事公路保护的工作中,每次遇到难题、困扰,或是感到压力大、疲惫的时候,曾经横跨千米深渊的大拉沟长大桥,曾经为修建这条路而远逝的年轻生命,曾经一起熬夜加班奋战的伙伴和领导,都会形成一幅幅画面在我心头萦绕不去,在潜意识中激励着我尽心尽力负责任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平淡的日子曾让我迷茫
我问陈俊丽:“你曾经的理想是做个法官,学的是‘公检法’的法律,而现在却从事了跟公路打交道的工作,其间有迷茫吗?
“有过。从实习的工地回来之后,我来到纪委监察室,开始了机关里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这时同学们都开始接手处理各类案子了。我一直困惑,自己的专业和公路能有什么关系?在迷茫中,1996年我考取了全国律师资格证,那个阶段我一直在想:该怎么办?如果再继续在机关待下去,自己的专业知识会逐渐忘却,到时候会不会连再次转行的能力都没有了?我是不是该选择离开?”
“其实现在回头想来,那时的想法还是有些孩子气的。经过25年的工作历练,今天看来,任何专业不是孤立的。大学生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处理事务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将这些应用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只要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干下去,其实都会取得自己想不到的收获。”
“1996年,在我本人的主动要求下,经过组织的考量和权衡,我如愿来到路政管理处这个具有公路执法性质的工作岗位。如同鱼儿进入了大海,在路政管理处,我幸运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路政执法工作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
翻看陈俊丽的事迹材料,你会惊异于一个女人如此强大的工作热情,如此高效的工作能力,这得益于她的知识储备、做事能力,但更得益于她几十年超乎常人的勤奋。
“她是一个铁人,没有几个女人能像她那样顶得住压力,扛得起责任,付得出艰辛”,这是同事们对她的普遍评价。
从1996年到2015年,她参与起草了《陕西省公路条例》、《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陕西省治超办法》、《公路安保条例释义》,制定了《路政执法暂扣车辆及证件管理规定》、《公路两侧设置非公路标志标牌管理规定》、《平交道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建立健全了目前全省路政系统执法所使用的制度平台。2008年以来开展的全国交通行政执法历次检查,都以周密的组织和扎实规范的基础工作得到交通运输部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货运车辆大吨位运输是公路寿命的最大杀手。自2000年起,治理超限运输一直成为公路保护工作重点执法内容,是保障公路完好的一项重要举措。陕西治超从停滞到启动,也出现多次反复,面临诸多困难,陈俊丽这样一个弱小女人,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个性,配合主要领导多次与省级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直到统一认识并取得理解和支持。从2009年起,陕西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和农村公路的治超形势均开始实现根本性突破,超限运输治理成效一直稳步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普通干线公路上过站检测的货运车辆,重量超限车辆的比例已低于1%,有效保护了桥梁安全,基本遏制了超限车辆对公路的毁灭性使用,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大中修工期延长1-3年,对于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边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一边是浩瀚的文案细则,每天忙碌在头绪繁多的事务中,其中有无法言说的艰辛,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在工作中,我找了快乐和价值”。
要存一颗善良的心
直到现在,每到重大节假日,陈俊丽的手机上仍会收到一些陌生号码的短信祝福,这里头绝大部分是曾经来路政执法大厅办过事的司机。仅仅是一面之缘,得到了微笑和坦诚的帮助,司机记在心头,对省公路局这位陌生的“大姐领导”念念不忘。
“大姐,俺没事,就是过节了给你问声好,这次去陕西跑车,多亏您协调,特别顺利!”如此这般的陌生电话,时常会从全国各地打来。陈俊丽说:“我也要常常到外边办事,要到医院、户籍所这些窗口部门,就特别希望办事人员能给我一个笑脸,耐心一点,给我讲的更清楚一些。以己推人,我想每一个站在窗口的办事者,都希望能遇到一张笑脸吧。所以从2004年陕西省公路局路政执法大厅建成后,我们就严格遵循了365天‘无假日’对外办公制度,公开承诺‘申请人离开后我才下班’,用我们自己的下班延点让申请人少跑一趟。”
陈俊丽说,“不难为人,存一颗善良厚道的心对待别人”,这是父母留给的家训。这半辈子下来,我遇到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很好,大家也都是用善良宽厚的心彼此相待,所以我也希望遇到我的人也能得出这样的感受。
思考让我更加理性的对待工作
作为路政执法的管理者,陈俊丽在行政执法岗位工作了整整20年。她参与了近30部规范、标准的制定,就像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一样,她也在工作上遇到了各种困惑。
“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愤世嫉俗的想法。比如行政干预和行政执法的关系,总觉得有的当地政府不支持公路执法工作,给公路保护出难题。现在回头想来,那时的书生气是太重了。在多年的执法实践工作中,我自认为改变了许多,这种改变不是完全和现实妥协了,而是更深刻理解了执法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打场晒粮和摆摊设点,在依法禁止公路上摆摊设点和用地范围内打场晒粮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老百姓有没有摆放待售农产品和可以打场晒粮的地方?如果没有,就应当主动配合、支持、参谋当地部门,给公路沿线群众找一个出路。就公路执法而言,个人觉得,一味强调公路法规,不去因地制宜地考虑涉及执法的相关因素,反倒会欲速则不达,堵不是最佳的办法,要和疏通相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执法效果”。
“再比如说,关于执法工作的创新。或许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可能会更多地想着怎样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取得更好的业绩和更快的工作效率。但经历过多年的工作磨练后,我会更深层次的去思考问题,从更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角度去权衡利弊,而不再更多地关注个人的荣誉评价。有个典故叫‘萧规曹随’,就是说工作性质工作前提工作环境没有明显变化之时,需要我们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去实现工作的实效,比不停地打破前人的规则会更有意义。这些都是我在工作的点滴思考,可能更趋向于平稳有序抓好落实,更注重一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了。”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说这话时,陈俊丽带着些许的遗憾。她说:“年轻的时候总想等以后不忙了,好好陪孩子,可时间太快,一晃眼女儿就上大学了,我发现看护她成长的时间真的太少了。”
在陈俊丽的事迹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日常工作时做到比其他同志更辛苦,加班时做到比其他同志走得更晚,接待相对人比其他同志更有耐心,不论再苦再累,不管受多少委屈,她都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简单的话语中却包含着一个女人从20岁到45岁为工作所有的付出,包含着作为女儿、母亲、妻子、儿媳对家庭或多或少的亏欠。
让陈俊丽最难忘的是2003年那次“小事故”。那年治超工作刚启动,有一天夜里,她在办公室加班修改文件,凌晨四点回家时,看到8岁的女儿身体夹在防盗门和木门之间,蜷缩在黑暗中,见到妈妈的瞬间才突然哭出声来。原来是当天爸爸也出差,家里没人,女儿猜到了是妈妈在她睡着后又加班去了,就想去办公室找妈妈,出门后锁上了木门,才发现防盗门被反锁了,出不去,也退不回去。就这样在孤独、暗黑和冷风中,小女孩夹在狭窄的两个门之间渡过了一夜,当陈俊丽回家探视“解救”孩子出来的时候,因为长时间血流不畅,女儿的腿脚都僵硬着蜷缩成一团,小脸上满是泪痕和委屈……
后记:跟陈俊丽聊天,给人一种特别爽朗的心境,即便说起这些略带忧伤的往事,她也是快人快语,率直阔达的语调。她笑着说:“这个疯长的肌瘤是我心头的大病。以前,总想着把某一件事做完了再去医院看大夫,工作上一件接一件,就一直拖延最终透支了身体。现在手术完成了,心里这件事儿也就放下了。下一步就是休整完继续好好工作,汇报组织的关心和领导、同事们的信任鼓励,更多为公路事业争光添彩。母亲说过,攒不完的力气,睡不完的觉,吃着公家的饭,就把公家的活儿干好。活人,活人,就是说,只要人活着,就要好好干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