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期 第6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2-2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遥远的乡村电影
新闻作者:文 / 李笙清
    双休日,偶尔整理抽屉,翻出几张单位发的电影票,一看时间快到期了,便拉着妻子去看电影。到省城一晃两年,这还是头一次去看电影,几经打听,乘公共汽车走了十几站路,才辗转找到影城,舒舒服服地在剧场的沙发椅上坐了下来。电影结束,才发现场内只是稀稀拉拉地坐了十几名观众,看电影的兴致顿时索然无味,心里不禁有些隐隐的失落。
    想起在乡村的童年,倒是极喜欢看电影的。那时候村里经常放露天电影,宽大平坦的禾场上,两根楠竹或木头栽在泥土里,扯上一块白色的银幕,这就是全部设备。夜幕还没有降临,爷爷就会早早地在禾场中间放上一张竹床,让我们兄妹在竹床上坐着等待,而他的身上总是挂着他当年退伍时带回来的一只行军水壶。渐渐地,禾场上的板凳、椅子多了起来,那是村民们为了占到一个较好的位置而提前放好的。也有老头老太太和婶子媳妇们早早就坐在那儿谈天说地,有的一边织毛衣、纳鞋底,一边唧唧喳喳地聊天,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惬意的笑声,在禾场上悠悠扬扬。
    夜幕完全降临,放映员开始调试放映机,这时候,我总会跟一帮小伙伴挤到放映机前,看装胶片的铁盒子上的片名。那时候放露天电影,一般会放上两部片子,有时还会放上一部短短的科教片。因为各个乡村经常放电影,就有了专门的跑片员,骑着自行车在乡村之间穿梭,将两边放过的影片互换。
    放映员下乡时都带有小型发电机,遇上停电,放映员会用一根绳子缠在一个轮子上,用力使劲一拉,马达便轰鸣起来。有时遇上发电机出故障,村民们便显得很焦急,在发电机前围成人圈,用手电筒照着,催促着放映员快点修好发电机。当发电机的轰鸣声再次响起,放映机上的白炽灯泡亮起来时,禾场上会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每每这时,我嗅着发电机散发出来的汽油味,觉得格外好闻。
    那个时候,我每天放学,把书包往墙上一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禾场上看有没有银幕挂出来,四处打听有哪个村子里放电影,然后早早吃罢晚饭,和一群小伙伴走着去邻村。由于路远,每次看完电影回到家已是下半夜了,免不了会被母亲埋怨几句。
    稍大一些,再看露天电影时,我便不愿再上爷爷的竹床,偷偷爬上禾场旁边的草垛,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那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战争片,像《南征北战》《侦察兵》等影片百看不厌,有时遇上放映花鼓戏黄梅戏等戏曲片,就扯上几把稻草,在银幕背面的地上躺下来,只听着就是一种享受。
    后来,乡村里放电影开始稀少,有时一年到头也放不了几场,村民们要看电影,需要到镇上的电影院去看,乡村的露天电影慢慢变成记忆中的一道遥远的风景……
    出了影城,妻说怎么一点看电影的气氛都没有?一句话,将我的思绪猛地拉回到遥远的乡村禾场上,拉回到挂在记忆深处的那块小小银幕上。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