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期 第65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3-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从袁枚断案想到的
新闻作者:王洪武
    清代诗人,《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在任江宁县知县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天,一名已许婚城中李秀才家的女子,被一阵飓风刮到离城90里处,好心的村民们发现后将她送回家。李秀才不相信风能刮人90里,遂怀疑此女是私奔,便到县衙控告,要求官断退婚。袁枚受理这个案子后,为打消李秀才的怀疑,便取出元人郝文忠的一首诗为证,告诉李秀才过去还有风刮人六千里的。其诗云:“自说吴门六千里,仿佛不知来此地,甘心肯作梁家妇,诏起高门榜天赐。”李秀才读罢此诗,疑窦顿消,当即撤回了控告。
    看完这则典故,笔者不由想到一个问题:假如袁枚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压根儿就不知郝文忠的那首诗,他要说服李秀才,恐怕花很多口舌亦未必有效。难怪时人听了此事,也发出了“为官须用读书人”的感叹。
    “为官须用读书人”,此语未免有点绝对化,但将其稍微改一下,“为官须读书”,这应该倒是值得今天每位领导者牢牢记取的。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为官者,凡是肯读书的,他们待人处事、言行举止,一般给人总是彬彬有礼、镇定自若、豁达雅量、满腹经纶的感觉。重要的是,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等,读书与不读书的,往往也有明显差别。有位作家说过,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来源,其它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周恩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人民群众做那么多事,非博览群书、学富五斗,怎能做到?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还说得好:“我主张多读书,念得书多了,脑子里装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甚至西方的康德、爱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几张票子是看不起的。”多读书,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对防止染上铜臭,避免犯罪,也有一定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这是总书记对新时期“为官须读书”重要意义再明了不过的阐述。可惜时下有个别的为官者就是不肯多读书、多思考,他们“看书翻个皮,读报看个题”,甚至书报翻也不翻,自得于老经验、高文凭,热衷于迎送往来、吃喝玩乐,即便组织上安排进党校学习也囿于“养养神、认些人,一圈回去还是离开稿子说不成文”。这些肚里空空的为官者,怎能不误国误民,被时代淘汰。必须痛下决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抽出空子、埋下身子,多读书,读好书,多动脑,勤思考,并密切联系实际,真正学出成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袁枚尚且能“读书为官巧断案”,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自应比他做得更好。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