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期 第66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3-1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在苦难中学会生活
新闻作者:文 / 段国航
    闲暇时,我常想,该用什么样的词藻来形容生活。是如朱自清先生《匆匆》里描述的那样琐碎而又易逝,还是像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表现出的以“受罪”贯穿始终?或许,根本没有人能对此做出一个客观全面的阐释,所有的词藻都是源自个人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罢了。
    但不管怎样,生活仍旧以其固有的表现形式在你我身上或身边进行着,紧紧地贴靠在衣食住用行和吃喝拉撒睡等具体的事物上。对于生活的理解,我比较倾向于玄学家们的说辞:生是活的前提内容,活是生的表现形式;生活者,世间万物存在之本也。这些话,说明白些就是:“生”、“活”二字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有机地统一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而使得芸芸众生生生不息,繁衍不已。
    生活是具体而又琐碎的。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面对生活。由于受遗传因素、教育程度、机运和个人认知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在每个人短暂的生活经历中,所谓的一帆风顺几乎是没有的。斗转星移、阴差阳错,世间不如意事太多。我们生活中难免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抑或苦痛,而在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上的差异,构成了我们各自的生活观。
    常有人感慨自己生得清苦、活得可怜以及生活的艰难,甚至是一生坎坷,罪孽深重。他们在说这些话时悲怆心恸、词真意切,丝毫无半点刻意做作的成分,不由使人感慨丛生,思绪迭起,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结合自身感触的基础上,我在这里坚定地认为,是苦难积淀了生活,是苦难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
    在苦难中学会生活,首先需要直面苦难的勇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路途上遭遇苦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弱者逃避苦难,强者直面苦难罢了。只要你一息尚存,不妨鼓起你自身的勇气,勇做生活中的强者。
    在苦难中学会生活,要有达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功名富贵,怎知非祸?爱恨情仇不必强求,是非成败淡漠视之,荣辱得失泰然处之,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具体化的生活。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修成“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处世风格,以静制动,乐观向上,何愁苦难能将你怎样?
    在苦难中学会生活,还要有战胜苦难的胆魄。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苦难的存在。“昔西伯拘h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确,是苦难铸就了人们战胜苦难的人格,使我们在苦难的压迫和折磨中奋起,用自己浑身的胆魄,勇敢地树立起与苦难命运抗争的旗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苦难中学会生活吧!畏首畏尾、缩头缩脑和踌躇不前都不是智者所为,只有勇敢地挑起抗争的大旗,在与苦难的斗争中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作者系礼泉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