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期 第66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3-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一版 下一版 >
春天,我们走在大路上
新闻作者:文 / 何处放
    春天来了,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煤城铜川也从一片银装素裹中苏醒过来。此时去郊外踏青,更为赏心悦目。是啊!还等什么,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让我们背上行囊、走上大路,一起去郊游、踏青吧!
    出门前收拾好行装,将一抹微笑绽放给春天,定能游出一份好心情。出得门来,乘车沿省道305线而去。省道305线横贯铜川东西,东连白水县、蒲城县,西接甘肃省的正宁县,是陕西省规划建设中的公路次骨架渭北大二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经省公路局批准对该段公路进行了改建,工程于2002年9月完成,由铜川公路局接养。改建后的305线,路况好、里程短,春季公路两旁山峰相连,绿柳婆娑,景色极佳。当车在路上疾驶时,一路绿茵,一路鲜花,人如行走于画中,心旷神怡。向远望,路在不断向前伸展,有时很直,有时逶迤。它爬山越谷,踏塬履川,忽而上高坡,忽而临深壑,有着多姿多彩的变幻,像彩练、像玉带……似乎都有那么点意思,但又都不完全像。那宽敞洁净的路面,红白相间的护桩,鲜明醒目的标志,还有那远远近近波峦起伏的山谷,所有的一切都彰显着一种凝练、精美,让人们感到由衷的激动和亲切。望着眼前的景色,我感触颇多。它让我想起了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无路的痛苦、盼路的煎熬、修路的辛劳……
    记得1992年,我到市运管处工作后第一次到东区广阳运管站。那时走的是县乡公路,路况坑坑洼洼很不好,从市区摇摆着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近中午才赶到,办完事后再返回铜川需要整整一天,真是累人呀。那个时期,一遇到雨雪天,东区就不通车了。人们只能坐火车出行,广大人民群众深感“行路难”。1993年冬季的一天,下着大雪,广阳运管站的一位同志突然病逝,我们要赶去处理后事。当时这段路泥泞坎坷,许多地方已不能行车,还离村子好远就没路了。无奈的我们只有穿着高腰胶鞋,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冰冷的雨雪冻得人直打哆嗦,路虽不长却感到很遥远,好容易办完了事,可已到深夜了。路又不好走,只能等到第二天再返回。那时我的心里和东区的许多人一样,多么盼望能有一条畅通、便捷的好路啊!有路的日子是幸福的,但修路的日子却是辛劳的。为了修好这条路,每一寸道路都洒满了施工者的汗水,每一个脚印都浸透了建设者的心血。如今,经过西安、铜川、渭南等市公路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终于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修出了这条省级公路。“公路通、百业兴”,从市区到广阳镇,不到一个小时就可快速抵达,公路带动了小城镇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铜川东区的人民群众出行也快捷、便利了,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赞。真是不可想象,这与我当年相识的公路比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整个是“天翻地覆”。现在,每次往铜川东区去,我和朋友们都有一种默契,走“好路”去,就知道是指省道305线这条公路了。
    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此刻,当人们走出家门,行走在宽敞、便捷、舒适的省道305公路上时,会感到一路风光如画,更会从心里为交通公路人唱出一曲动人的颂歌:曾记得有一首《路在脚下》的歌,如今这脚下的路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路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修路、养路和管路,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路、拍摄路、宣传路。公路有多长、多远,公路人的故事、追求就有多长、多远……
    我想,公路建设始终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交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助推器,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新的内容和喜悦。我们置身于当代社会,享受着顺畅通达的公路运输,亲眼见证着这些变化,也真是一种缘分和幸事了。而今,路在脚下,路在人们的心中,铜川交通的变化就在眼前:省道305线就像一条飞舞的绚丽彩带,架起了一座铜川通向远方的希望之桥。
       (作者供职于铜川市运管处)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