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期 第66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3-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一版 下一版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新闻作者:本报评论员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从唐代起便形成清明踏青郊游的习俗,文人雅士们结伴而行,赏景吟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文学。今天,我们仍然坚守着踏青游春的民俗传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向着我们所能想到的地方延伸,当我们走在条条大路上,放飞春天的心情时,沿途美景如画卷在视野铺展,作为旅行者的交通人多了另一种感受,那就是对“路”的情与思,这些情思挥洒成文字,收获了交通文学的百般红紫斗芳菲。我们在这些交通职工的文章中,追寻着他们的足迹,感受着他们心怀“路”情,遍访名山古刹,游历梦中山水,那是一种别样的境界。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交通人对“路”的关注,更能感受到陕西交通的今昔巨变,曾经的坑坑洼洼、泥泞颠簸,变成愉悦畅通的出行之美。于是,交通人感受着双重的美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享受、对其意义的发现,比美景更令人欣慰。
    辛弃疾曾感慨:“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路难似乎已成古人对道路的集体记忆,而我们目前的事业正是向“行路难”挑战。铺筑通往春天的道路,精心养护,侍弄花草,一草一木都凝聚着公路人的心血。路不再单调,旅途富于诗意,车行画中,人醉春色,这是交通人年年岁岁的不懈努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带给我们最直观的生命体验和知识积累。在陕西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任意一条路就会不经意间将人引入历史的走廊,沿途那些典故,或雄奇,或浪漫,或深奥,或达观……在路上,我们展读的是陕西那份厚重的历史,那股子质朴民风,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这块工作、生活着的热土,并在这块热土之上构筑伟大的现代化交通事业。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