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服务区职工食堂的饭好吃,我早有耳闻,吃过的人都竖大拇指。做的饭是地道的西府风味,臊子面、擀面皮、醋粉、豌豆糊糊、臊子排骨、臊子夹馍等等,样样精通,口味纯正,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
上周,我专门去了趟眉县服务区,深入到职工食堂厨房里面一探究竟,是谁在做饭?怎么做的这么地道?怎么做的?有什么秘诀?我也想学几招。
在后厨,我遇到了主厨赵师傅,跟他聊了起来。
天下事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美食也不例外。赵师傅叫赵冰剑,就是眉县本地人,今年45岁,家住常兴镇下原村,从小就是喝着西府的水,吃着西府的饭长大的,因此他对西府口味和饮食做法非常熟悉。
赵师傅做臊子面已经二十多年了,关于其中秘诀自然很有心得。他说哨子面首先是调料,醋、辣子、臊子都很考究。醋,是本地的农家醋,那个酸香,闻过都忘不了。辣子,也得用西府本地的线辣子手工碾压而成。下来就是炒臊子,是个技术活,调料下的先后有讲究,靠的是多年经验,风味从此而来,要慢工出细活。肉要挑上好的五花肉,这样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西府臊子。最后是面,必须是手擀面,面得醒的时间长,做出来的面才劲道,口感好。面以“播、筋、光”著称,汤以“煎、稀、汪”闻名,用的是高汤,就是骨头汤,得用慢火炖好几个小时,才能出味入味。整体风味以“酸、辣、香”而独步天下。
有了西府特有的醋、辣子、臊子,更关键是西府的人,只有西府的人才能做出最纯正的西府风味,应了那句话一方水土一方人。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水!”这时候,眉县服务区经理曲强补充了一句。
“西府的水好,所以酿的醋好,西府小吃离不开醋,水是关键,水利万物而不争。”曲经理继续说。
“有了好水,不仅能做出好吃的,还能酿造出好酒,西风、太白都出自西府,凤香型酒只能用西府的水酿造。”他说。
这里面学问这么深,不仅有美食文化,还有酒文化,西府人打从周秦时代就开始酿酒,各式各样精美的青铜器就是吃饭宴饮的器具。
我想象周文王和姜太公用青铜器吃臊子面,用青铜爵喝西凤酒的情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切仿佛并不遥远。
西府的饮食文化是西周礼仪文化的传承,西府人礼数多,西府饭做的精致,用陕西话说就是细发。吃臊子面讲究的是一口香,用的是小碗,就像南方人吃米饭用的小碗一样,面很少,吃的是感觉。和人们印象中陕西人用大老碗吃饭完全不同。
曲经理说:“因为西府人有周王朝贵族的血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西府吃的讲究,就拿臊子面的配料来说,里面有豆腐、木耳、黄花菜、鸡蛋皮、胡萝卜、蒜苗,红黄绿白五色俱全,植物的根茎叶都有,象征着一年四季红红火火,人生飞黄腾达,寓意很深。
一碗臊子面,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一切都离不开西府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曲经理指着屋外说,旁边的村子是白家村,战神白起的故里,村子里都是他的后人,那边是董卓的d坞。
曲经理继续说:“这里屋后是周原,门前是渭水,河对面是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风水非常神奇。不远处有葫芦峪,就是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那个葫芦峪,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司马懿大呼天助我也,捡回一条命,令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痛失良机。”
我想,这里的风水真神奇,连熟知天文地理,借过东风的诸葛亮都迷失在这儿了,看来人算不如天算。
“至今这里还和当年一样,经常晴空万里忽然就下起大雨,周围的地方都没下,你说神奇不神奇,我分析是太白山起了很大在作用,小气候在这里对流,造就了独特的风水”,曲经理分析。
太白山,中原第一高峰,六月积雪,天下大阻,兵家必争,腾云致雨,雨我农桑,真是块风水宝地。
“所以这里的水才这么好,造就了绝世的好醋、好酒和好吃的”曲经理总结。
“有一回在秦岭搞活动,我们的厨师带着我们的原材料,到了秦岭却怎么都做不出原来的味道,百思不得其解,奇了怪了,最后才悟出来,是水不一样,于是又从眉县把水运过去,才做出了正宗的西府口味,就这么神奇。”
“开始做臊子面了”,后厨喊我。
只见赵师傅正在用大铁锅把鸡蛋摊成圆圆的薄饼,就像山东杂粮煎饼一般,薄如纸张,灿若金黄,又切成菱形的小碎片,这就是鸡蛋皮的制作工艺。讲究,真讲究,我叹为观止。
接着赵师傅开始擀面,这面擀的是薄筋光,然后把面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手法纯熟,一气呵成。宽窄由人,可细如发丝,也可宽如裤带。在过去的农家,常常用生猛的铡刀来犁面,更是陕西一绝,做出的面条口感极佳。
赵师傅又开始调汤,随着热气升腾,赵师傅熟练的加入各种调料和臊子,香雾聚散,鸡蛋皮、豆腐丝、木耳、黄花、胡萝卜、蒜苗、葱花纷纷入锅,顿时香气四溢。加入几勺醋,更是酸香扑面,满屋子都是香气,令我口水直流,味蕾全部打开。红汤鼎沸,红红翠翠,色香味完美融合,这不仅是味觉更是视觉的盛宴。
西府的醋,又调配出几道时令小菜,青笋、豆腐,清清白白,爽口怡人。用手工蒸的大馒头夹上肉臊子和绿辣子,更让人欲罢不能,心想多久都没吃过这么地道可口的农家饭了。
臊子面端上来了,一口香,香死人,我一口气连吃了好几碗,还是吃不够。
边吃边和曲经理聊,眉县服务区职工食堂办的真好,俗话说众口难调,在这里大家吃了都说好,关键是做的地道,吃得舒服。天天能吃上地道的西府美食,大家的心情怎能不愉快,工作又怎能不带劲呢。服务区的管理人员很团结,副经理杜小艳刚刚被评为全省劳模。一切都是潜移默化,就像西府几千年悠久历史对民俗的影响,对文化的传承。
可是具体到管理好职工食堂,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门艺术,我想问曲经理有何秘诀。
曲经理笑着说:“我以前当兵是司务长,管的是炊事班,负责连队的后勤军需,衣食住行。”原来一切都是渊源。
(作者系陕西高速集团服务分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