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期 第157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5-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辛词的恬淡
新闻作者:文 / 刘晓华


在古代就数宋朝文人的待遇最好,因为文人可以对朝廷指手画脚大放厥词而不招杀身之祸,意见提的正确了,皇帝一高兴,搞不好还赏个官当当。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文人除了喝酒听小曲,最大的爱好就是逛青楼了。那会没有扫黄打非,逛青楼是合法的。再说那会儿的青楼女子个个都才华横溢,想当歌妓光长得好还不行,还要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你想想,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文人小酒喝着,旁边坐一位妙龄女郎抚琴吟唱着《声声慢》,那感觉简直是要酥麻到骨头里去。
宋朝的文人逛青楼确实没有白逛,他们给后人留下大量宋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描写分别的无奈和期盼的重逢。
这些宋词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读起来,我们还能感受到那种你侬我侬的儿女情长,我们也常常会把一些宋词佳句挂在嘴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诸多宋词作者中,我比较偏爱辛弃疾。因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又是常年征战的将军,他除了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更有《西江月》和《清平乐・村居》这种接地气的作品,从这些词中品味出生活的恬淡。
就拿《清平乐・村居》来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有一股能闻到泥土清香的淳朴和强烈的画面感,在任何时候读,都如同一幅田间地头一家老小愉快和睦的生活画卷展现在面前。表达了辛弃疾对安逸祥和生活的一种向往。即便作者是一位勇武的将军,他也希望国泰民安,而不是整天在“烽火扬州路”上奔跑厮杀。
记得前年我去王莽看荷花,恰好有几个小孩坐在荷塘边剥莲蓬,心想这不正是辛稼轩所描写的那一群小亡赖吗?
最近一首流行歌中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轻松,都有各自的烦恼。但是,当你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某个夜晚,拿起一本宋词赏析读一读,也许你会突然明白我们所苦苦追求的东西岂不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
 (作者供职于西禹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