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期 第157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5-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壶醇酒柳永词
新闻作者:文 / 鱼小丽


喜欢读宋词是从易安居士的《声声慢》开始,那种感伤的情调很是喜欢。于是《唐诗宋词鉴赏》便成为我不离身的宝贝,读了很多大家的诗词,最喜欢的词家还数柳永。正如李白是为诗而生的一样,柳永是为词而生的。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宋词四大家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多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所以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传闻晚年的柳永,完全放下了政治仕途,整天泡在青楼里与歌妓打得火热,他一生尽情放浪多年,最终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柳永没有家室也无财产,是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陈师师等将她埋在了柳永的身旁。他俩死后亦无亲族祭奠,于是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参加当时的科举屡次失败。天禧三年(1019年),柳永中了科举,不曾想到他作的《鹤冲天》惹的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进士是要皇帝御笔批准的,然而这词传到了宋仁宗耳朵里,宋仁宗很生气,便把柳永的名字从中榜单中抹去,笑骂:“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落榜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且先相会我的情人去。柳永在情场上也是痴心一片,写出了《蝶恋花》的传世之作:“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江边二人临别之时,他填了那曲著名之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仕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古往今来有多少离别之人读到这首《雨霖铃》,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众多离别词中唯《雨霖铃》成为翘楚,独领风骚。谢玉英在柳永走后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柳永在余杭上任三年,写下豪情不减苏轼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的晚年纵然是“满目山河空念远”,徒留下“落花风雨更伤春”的境地,但他依旧毅然决然地行走在流浪的旅途上。他的骨子里流淌的是浪子的血,只有在行吟中,他的笔才不会凝滞。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首《戚氏》是词人一生的总括。是柳永的自传,全词由昔感今一气呵成;由傍晚到深夜、由深夜至黎明一丝不乱;由眼前望江关、由孤馆怀帝京,自然运转。描情叙景、铺叙怀旧、旷古达今,真正是独属于柳永的悱恻动情与荡气回肠,可与《离骚》相媲美。
柳永终究是一个风流传奇人物,除了感怀伤心,更多的是对那些美词的敬畏和崇尚。信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泪,饮尽万古愁。游走在俗尘间的我喜欢宋词就像喜欢春日里的那一缕朝阳,可谓朝闻唐诗入清风,暮吟宋词伴明月。在红尘中静静地研墨独酌,把尘世的舍与不舍写进词里,把岁月的美好和安然写进诗里,把日暮的风月揉进曲里。待我白发满头时,愿能继续着不温不火的宁静,能吟诵着红肥绿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词调。多想穿越历史,邀柳七于花间树下对饮畅谈,吟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朽的诗篇。
眼下和煦的春风在发稍上轻轻掠过,琅琅心弦,凭栏的是柔肠千结,盈盈的绿水,任由思绪飘忽在千年的岁月当中。遂吟原创词两首:
《西江月》
雨点水乡谱曲,云掀枫叶吟诗。轻弹溪畔醉相思,冲洗残红流逝。踏入书山煮字,降临歌苑填词。余音环绕挂云枝,惹醉风流雅士。
《眼儿媚》
桃蕊香飞荡娇柔,丝雨掩清愁。杏花似雪,竹枝翠绿,景色还休。红尘过往经年事,欲语泣声流。情音依旧,爱心如故,一世期求。
喜欢诗词的味道,如同经年的老酒醇香甘甜,回味绵长,伴着春花,一起落入红尘里,笙歌墨咏,袖手千年,氤氲成醉人的芬芳。(作者供职于彬县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