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期 第157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5-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他那样的男子
新闻作者:文 / 李美玲



宋代所有的词人中,最爱还是苏东坡。且不说他的诗词闻名天下,他的一生更是传奇,仕途坎坷,命运跌宕,却依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天性。他的一切都是传奇,今天我只说说他身边的女人们。
东坡先生一生有三个女人。他18岁时,进京赶考之前,由父母安排,娶了15岁的王弗,典型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明晓事体,颇有才华姿容。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忙碌于赶考事宜,并没有留下关于王弗的文字。据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记,王弗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似乎远远胜过丈夫,她对丈夫十分佩服,在婚姻上所表现的是男女相铺相成。东坡坦白直率甚至有时候急躁火爆,和生人晤谈时,却总能够事事听从妻子王弗的意见。可惜红颜易老,王弗在26岁时留下6岁的儿子,因病离世。苏轼将之安葬在母亲坟旁,并在那里种植了3000株松树。十年后,39岁的东坡写下了那首悱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十年的动荡岁月让这个男人明白妻子所有的好。
先生的第二个妻子是前妻的堂妹,王杰的女儿王闰之。十年前,为了母亲的葬礼,他曾返回故乡多次,常到妻子娘家去,多次见过堂妹,闰之一家和东坡感情深厚,这桩婚事似乎是水到渠成。这位王闰之小姐对东坡佩服至深,又小了11岁,什么事都听从丈夫。虽然不如堂姐能干,但秉性比较柔和,遇事顺遂,容易满足。在东坡生活最多姿的那些年,一直左右相伴,相夫教子,抚养堂姐和自己的孩子,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同甘共苦。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妻子亦是年轻貌美,她偶尔也跟着丈夫游船,饮酒作诗。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生有两个儿子,丈夫才气焕发,胸襟开阔,她爱他,信他,为丈夫做眉州家乡菜,做丈夫爱喝的姜茶。王闰之有一个风光的葬礼,东坡的祭文措辞妥帖,典雅含蓄,说她是贤德的妻子,贤德的母亲。东坡宦海浮沉,穷达多变,闰之一直心满意足,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东坡死后,儿子确实把他们合葬在了一起。
东坡的第三任妻子朝云,是他在杭州时给妻子闰之买回来的12岁女孩,至于是不是姓王,就不得而知了,我的理解是她的王姓是跟随闰之得来的。闰之在世时,东坡已经把这个渐渐长大了的女子纳为小妾。朝云比东坡小了近30岁,这个聪明的女子,跟随闰之学会了很多东西,甚至读书写字,还生有一个儿子。他们在惠州有过一段美好的生活,那时东坡57岁,朝云才31岁,聪明活泼,秦观曾作诗说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东坡对晚年里朝云同他颠沛流离的陪伴很感激,朝云也很理解,东坡视为知己。东坡晚年对佛法情有独钟,朝云亦是,且被东坡称为“天女维摩”。东坡写过这样一首给朝云的词:“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如果在那个年代,我也会真心爱上这样的男子,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动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这样才华横溢、洒脱真挚的男子,值得千年后仍时有女子为他牵动情肠。
 (作者供职于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